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ID:24661355

大小:8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腹部塌渍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1讼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1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130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腹部塌渍用于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配合中药腹部塌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

2、中药腹部塌渍对修复子宫内膜、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关键词】中药腹部塌渍;人流术后宫腔粘连;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早期用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主要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是目前避孕失败意外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人流术在使患者获益的同时也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如月经不调、月经过少、闭经、痛经、子宫内膜菲薄等,严重者还可导致继发性不孕[1,2]。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工流产人数H益增多,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文献报道:人工流产术后并发闭经发生率在0.31%~14.1%左右[3,4]。故

3、如何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一直是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探索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木研宄采用术后配合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4年6月〜2016年3月木院妇科门诊行人流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年龄20〜40岁。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明确宫内早孕者;(3)无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3)妇科器质性病变者;(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4、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60例,年龄20~40(25.6±6.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级37例,II级23例;孕周6〜13(9.2±2.4)w;孕次:T4(2.1±0.8)次。对照组共60例,年龄20〜40(25.0±5.6)岁;ASA分级:I级35例,II级25例;孕周6〜14(10.0±2.2)w;孕次1~5(2.2&plusm

5、n;0.9)次。两组患者年龄、ASA分级、孕周、孕次等-•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冇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口服致康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Z20025043,0.3g/粒),3粒/次,3次/d,连续用药7d。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中药。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鸡血藤30g,赤芍30g,金银花30g,牡丹皮30g,党参30g,杜仲30g,免煎颗粒蜂蜜调和,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将调和

6、好的中药涂抹于脐下至耻骨联合间下腹部,配合可见光照射20-30分钟促进药物吸收。每天一次,连用7天。1.3观察指标1.3.1阴道流血时间记录患者人流术后当天至阴道流血停止所需吋间。1.3.2月经恢复吋间记录患者人流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吋间。1.3.3子宫内膜厚度人流术后2w,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子宫内膜厚度1.3.4痛经发生率记录患者人流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吋患者痛经发生率。痛经发生率=(痛经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p

7、lUsmn;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阴道流血时间治疗组阴道流血吋间为3.8±1.5d,对照组为5.0±2.0d,治疗组阴道流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月经恢复吋间治疗组为28.4±3.2d,对照组为34.5±3.5d,治疗组月经恢复吋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o2.3子宫内膜厚度治疗组为8.2±1.3mm,对照组为6.7±l.lmm,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2.4痛经发生率治疗组为15.0%(9/60),对照组为35.0%(21/60),治疗组痛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组临床疗效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组疗效比较,差异冇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