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

ID:24670009

大小:9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6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_第1页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_第2页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_第3页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_第4页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论文易学与道教内炼养生的关系,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这一课题,时贤已有不少论述与发掘。笔者不敏,目力所及的就有潘雨廷著《易老与养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詹石窗著《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詹石窗、连镇标著《易学与道教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黄汉立著《易学与气功》(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黎敏、彭贤著《易道气功与养生》(中国书店1999年3月第1版)等。上述成果

2、,为探索易学与道教内炼养生的关联,提供了登堂入室的津梁和平台。道教素以重生贵生而著称。历代道门中人所著与医药养生有关的道书甚巨,尤其是明清之际,“出现了许多带总结性特征、汇集历代道教医学精华的医学养生著作”。(1)《道养全书》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拟以学界少有人论及的清代道书《道养全书》中所阐发的内炼养生理法和思想为基本素材和个案..毕业,从一个侧面来探讨易学思想在道教内炼养生中的运用及其意义。一《道教全书》,又名《道教初乘忠书》,作者粘本盛。粘本盛,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乾隆《晋江县志》

3、卷十《人物志》记载:“粘本盛,字道恒,崇祯已卯举人,顺治初授河南推官,务平反,出冤狱,入为给事中,历吏户礼兵刑五垣,前后疏五十余上,皆关国计民生。又疏清盐拆归县,严禁私派,泉郡受其惠焉。由礼科都给事升京堂,卒年六十七。”(2)另据清人陈寿祺所撰《粘本盛传》记述,粘本盛,一字质公,其先祖乃金人,家族显赫,“值世乱,弃官浮海抵泉州,始居晋江,九世至洪录。”(3)粘洪录乃粘本盛之父,号郁庵,万历戊子举人,授江浦,惠心洁守善力行善政,后御流寇,邑赖保障,……江浦士民为立专祠于水磨供祀,既卒,泉祀学官。粘本

4、盛自号眉春子,虽为官臣出身,却“素淡道家水火升降之术,善导养。”(4)“所著有《道学世家像赞》、《忠书》、《天中理牍》、《道养初乘》、《道德经续注》、《滇武日记》”。(5)《道养全书》不分卷,现存有清康熙稿本四册,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册首有“大清康熙岁次丁末端阳月晋江粘本盛题”的“忠孝全书序”,以及“凡例发明”、“某答书”、“复魏相公书”。《道养全书》在内容上分为前编与后编两大部分。前编以问答形式阐述道教内炼养生理法。问答一:“论长生”、“论少壮老”、“论忙闲”、“论却病”、“论处劳”、“

5、论生育”、“论遏欲”、“论交感”、“论坐功”、“论地仙”、“论赞化”、“论处家”、“论处境”、“论火候妙用”、“论服炁无弊”。问答二:“论性命”、“论性”、“论命”、“论神气精”、“论汞铅”、“论龙虎”、“论四象五行”、“论河车运轮”、“论三东搬运”、“论玄牝”、“论橐籥”、“论巽风坤火”。问答三:“论心”、“论耳目口鼻”、“论肝胆脾胃肺”、“论三隔”、“论三焦”、“论二十八脉”、“论奇经八脉”、“论节骨毛窍”、“论顶骨八门”、“论魂魄”、“论呼吸”。问答四:“论开关”、“论任督”、“论开关日期”

6、、“论卯酉周天”、“论后三关”、“论前三关”、“论趺坐”、“论五炁朝元攒簇五行”、“论四大”、“论精炁神炼法”、“论止念”、“论金光”、“论火候”、“论鼎炉”、“问黄婆”、“问金公”、“问婴儿”、“问姹女”、“问火中有水”、“问水中有火”、“问既济”、“问未济”、“论饮食”。这些问答中,作者撷取历代道教医学养生精华,以极为通俗化的语言对养生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解答。关于这一特色本文后面还将论及。后编依次收有“学坐要诀”、“口诀一”、“口诀二”、“口诀三中乘”、“吕祖日用诀”、“证验说”、“证验”、

7、“通玄子杨大师论六通”、“栖云先生论冲和”、“图像说”、“内景赋”、“求正篇”、“任脉论”、“督脉论”、“奇经考”、“呼吸说”、“得一说”、“神灵说”、“《道养初乘忠书》后跋”及各种内炼养生图像等。二《道养全书》汇集历代道教内炼养生之菁华,蕴涵丰富,其内炼养生思想以儒道合一、易道融通为主要特色。粘本盛儒生出身,故对儒家忠孝、孝悌及安身立命的性命之学甚为推崇。其《忠孝全书序》开篇即指出:天地人物之生统于道。道之为用于大无际,于小不违。广乎其靡不容也,渊乎其莫可测也,而见端于忠孝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夫子

8、之之道,忠恕而已。(6)粘本盛站在儒家道统立场上,认为忠孝乃天地大道,“成已成物之要枢”,也是性命之学的立基之本。何谓性?粘本盛在问答二《论性》中援儒入道,指出:问曰:儒者之言性与道家之言性果有异乎?答曰:元始真如谓之性。孟子曰知其性则知天矣。前所云灵光一点浩劫常存,本来面目是也。性原无二,惟孟子知天之说人多未解,盖性之付体原属天机,非人所测,惟精心学道者知之。(7)粘本盛认为元始真如谓之性,性原无二,儒家所言之性与道家所言之性是一致的,并无不同。同样,在问答二《论命》中,粘本盛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