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ID:2467236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贵州省威宁县新发中学卢碧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做好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利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遵法、守法,使学生成为我国法制社会的忠诚维护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在不断的攀升,作为初中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起法

2、制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的祖国栋梁之材。因此,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一大主科,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分析  1.1趣味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坚持趣味性原则。所谓的趣味性主要就是指,法制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单纯的采用法律条款对学生进行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法制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趣事、个人案例等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良好的

3、法制教育效果,  1.2渗透性原则  由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本着渗透的原则,当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教学的大方向不可变,这样才能够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1.3目的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制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法制素养,才能够在学习中

4、和生活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也才能够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确保学生稳定的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方法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策略及方法做好法制教育的渗透工作,下面针对于具体的渗透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到一定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挖掘。由于法制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教育。例如,当学习相关的

5、采伐树木的语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懂得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学习有关于《孔乙己》相关知识的时候,孔乙己的偷书行为给学生以较深的印象,而教师在讲授孔乙己偷书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偷窃行为属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偷窃的金额越大,判刑越重。进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遵法和守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坚决不偷窃,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2.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律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法律教育的渗透,

6、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以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将演讲与辩论的主题设定为关于法制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演讲及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对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本次写作的主题设定为“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市场上的商品鱼龙混杂,很多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

7、全隐患,而很多的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对食品造假、添加有毒物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的根据,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写一篇作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当生活中遇到食品安全或者是食品造假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确保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制教育的途径。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