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ID:2467782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_第1页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_第2页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_第3页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_第4页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作者:张宏其,向伟能,陈静,罗继,鲁世金,陈凌强,胡建中,王锡阳【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

2、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7个月,平均11.6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除5例A级、2例B级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8级,其中5例患者达到E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复

3、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内固定  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并不少见,常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但对于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可能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压迫,单纯前方或后方减压难以完全解除压迫,术后临床效果不佳。颈椎三柱结构遭破坏,损伤节段韧带完全或绝大部分断裂,稳定性丧失,单纯的颈椎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术后需长时间颈围等外固定至植骨融合,以防止内固定失败[1,2]。

4、本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4~57岁,平均36.7岁。均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4例,其中4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入院时已行气管切开,l例于术前2例于术后因呼吸困难,痰多难排而分别行气管切开。损伤部位:C4、55例,C5、616例,C6、76例。根据Allen分类:单纯屈曲暴力致伤

5、者20例(Ⅲ度),脱位均超过椎体的50%(其中C4、54例,C5、613例,C6、73例);屈曲压缩暴力引起的严重C5和C7骨折脱位及后部韧带结构断裂(V度)各2例;仰伸压缩暴力引起的C6后部结构骨折伴前纵韧带断裂3例(Ⅲ度)。受伤至入院时间:1d以内5例,2d~1周10例,1周以上2例。入院后即行颅骨牵引,1~8d内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状况按Frankel分级:A级15例,B级7例,C级5例。  1.2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片检查及MRI检查,14例行脱位节段CT检查。X线片主要表现为颈椎序列异常,椎体间移位和

6、后凸成角畸形,损伤节段椎间高度降低,颈椎生理曲度不连续。颈椎椎体间移位12~22mm,平均14mm。后凸成角22°~38°,平均28.7°。双侧关节突绞锁21例,完全脱位6例。14例CT片中显示椎体骨折13例,棘突骨折6例,椎板骨折5例,关节突骨折6例,脱位节段显示双椎影9例。MRI检查示脊髓完全横断者4例,22例合并损伤节段椎间盘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同时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变形或呈“S”形,27例T2加权像均示脊髓信号异常,呈长T1长T2信号,提示脊髓存在出血、水肿等变化。  1.3手术方式  

7、所有病例均在颅骨牵引下行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取俯卧位,以脱位节段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锐性分离椎旁肌,显露至脱位节段及相邻上下各1~2个棘突及相应椎板和侧块,术中应剥离至小关节突外缘,清楚地显露侧块区,以便侧块螺钉的定位。见脱位节段椎板间隙增大,硬脊膜裸露并受压。先按Magerl技术植入侧块螺钉,再行受压节段椎板切除,撬拔复位,解除小关节突交锁,若复位困难,则将脱位下位椎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咬除,充分松解后方交锁与脊髓压迫,复位较易实现。如遇椎体向后方脱位或似椎体“下沉”时,可从后方敲打挤压脱位椎体,尽可能使其复位,但此操作

8、不能通过挤压侧块以达到复位,因为侧块及椎弓根可能受伤时就已经损伤或骨折,或因后方通过侧块复位过程中使侧块或椎弓根骨折,从而加重脊髓神经损伤。复位减压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及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使颈髓相对后移,达到间接减压之目的。而后打磨小关节突,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