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

ID:2468067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_第1页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_第2页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_第3页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提问成为课堂精彩  【摘要】课堂提问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却存在不少提问的误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出发,从提问的分层设计、提问的难易适中、提问的针对要点等方面着眼,精心设计,以落实重点、精彩课堂。  【关键字】提问设计;分层设计;难易适中;针对要点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开放的综合课程,教学资源根植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而不同学生具有的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有十分到位的预设。因而,一个品德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课堂智慧。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

2、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却存在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上课就问学生“该怎样与人相处?”、“冲突发生后怎么办”,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还没有从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上升到感性认识的层面,难以作答。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类同,没有新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在生

3、活中应该怎么做?”,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4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心“窍”上。下面浅谈品德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设计,化大为小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儿童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往往有一些重难点需要突破,而要突破这些重难点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既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个单元来谋划,又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设计出一组层次分明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思维深度。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

4、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分层递进,循序上升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二、提问要注意难易适中,启发引导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力求能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认真提炼,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而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怎样与他联系》这一主题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通讯工具,教师以“妈妈生病“作为教学

5、资源,面向学生设计两个问题:“是应该用电话还是写信通知医院?”“为什么选择电话?”4这样的提问设计完全是流于形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太简单了,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多了,会使学生在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但如果教师能再多列举几个生活情境如“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与在大洋彼岸的朋友联系”等,将提问的方式改为“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选择怎样的通讯方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维的空间广阔了,在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纵深发展的空间,他们的回答也是丰富多采的:“病情急的时候打电话叫救护车;病情复杂,又是长期存在的话可以写

6、信或E-MAIL咨询医生,这样能把情况说得更清楚。如果有急事需要马上联系大洋彼岸的朋友就用电话;不是很急的话可以打个电话约时间QQ上谈,这样比较经济”,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很容易地就结合实际生活得到发散。  三、提问要注意针对要点,把握关键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出发,围绕学生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点,合理规范、表意清晰地设计提问,避免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或无所适从,或答非所问,或偏离主题。  如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我是独生女(子)――话说我们独生子女》一课时,一位老师在

7、引出社会对九十年代独生子女“缺乏宽容、缺乏忍让、缺乏自理能力,自私自利、娇生惯养”的评价后,向学生抛出了“你们同意大人们这样的评价么?”的问题。孩子们自然纷纷回答不同意,更有甚者“义愤填膺”,全盘否定这种说法,为自己鸣冤叫屈。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与“4感悟、正视自己作为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借此“克服自己身上种种问题”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如果教师在出示评价后,能提出诸如“你对这样的评价有什么感触?”“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该怎么办?”的提问,将会有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