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

ID:24689578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_第1页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_第2页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_第3页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_第4页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城市文化观摘要:我们呼唤“仁”的回归、救赎“仁”的回归,也是世人对人生向善的期待。“仁”乃修身、齐家、治国的法宝。..关键词:仁;善;孝;德“仁”字在《论语》中先后出现过105次,孔子对于“仁”的阐述多与食有关,“博施济公者,可谓仁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仁者为维护自己所信仰的“仁爱”思想宁愿舍身,这是对于仁德的尊重,也是对于自己信仰的一种最高的敬仰。“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筹,它包括孝、恕、宽、信、惠等内容。儒家讲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当今我们仍需以仁为根、以善为荣来规

2、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一、仁乃立身立国之本在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根脉,而且是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繁衍不息的精神支柱,更是立身立国之本。对于个人而言,“仁”乃立身之本。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并终生践行。从古至今,还有很多像范仲淹这样的人,他们修身立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对于国家而言,“仁”乃立国之本。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的治国理念发展到后来,演绎为“以仁治天下”。“仁”,真也。“仁”的两个要求,一是真诚

3、,二是主动。首先,“仁”从“真诚”开始,不虚伪,不掩饰,犹如赤子之心。《中庸》说:“诚之者人之道。”真诚是人生的正路。真诚牵涉两个问题:一、我要普遍地对每一个人都真诚;二、我的真诚也要看对象,什么样的对象要求我做什么事,我都用真诚的方式把事做好。所以,你可以“巧言令色”,但不要忘记真诚。“仁”的第二要求是主动。人活在世界上,从小时候开始,大部分的行为都是被动的。如果有一天没有人管我们,没有人督促我们了,我们还会主动去做好事吗?所以,一个人是否做到主动行“仁”,从被动变主动,关系到他的生命是不是属于自己的,才具有道德价值。孝是仁的基础。一方面,现

4、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孝的现实基础。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所产生的赡养难题,正日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2013年7月1日,随着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正式实施,“孝”,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新法的出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在法律层面对老年人的保护,也是对那些忽视老人的一种提醒或者约束。二、行“仁”与行“善”的解读行仁与为善是一回事儿吗?“为善”可能还会考虑到将来的利益或自己的私心,“行仁”则只会考虑到自己该不该去做,不管外面条件怎么改变,你只要认为自己该做,就可以坚持。儒家关于人性的看法,基本

5、上有两种立场,一是本善,一是向善。孔子没有明确说过人性是什么?但他接受的信念是“人性向善”。譬如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是指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每个人身上只是相近而已。再譬如孔子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领导者体现出善行时,老百姓自然闻风景从,说明人性有向善的共同趋向。因此,“仁”这个字,虽然离不开“善”的含义,但不仅仅如此,孔子的“仁”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名词,指涉动态的人性向善。所以,一个人立志行仁,是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去为善,这样的善行是由内而发的,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只是为

6、了我该不该这么做。三、“仁”缘何滑坡曾几何时,“仁”是中国最为基本的精神信念。它早已渗透进人们的生命之中,而今天,忤逆不孝、见死不救、路人冷淡的事情频频光顾我们的生活,究其原因是什么呢?1“.宽”的失衡“宽”即待人宽厚,对人宽容。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然而,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不懂得彼此宽容了,人们好像很容易生气,只要感觉不对就会发泄出来,情绪很容易失控。2“.惠”的亵渎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

7、、最人性的一项。前人解释,“德”就是“得“,得人性即为德,而有恩有惠,即为得人性。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撞人逃逸、见死不救、路人冷漠事件,在刺激大众神经的同时,也在一点一点地亵渎着向善的人性。3.道德氛围的缺失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尽管这样的一种孝顺在当今的人看来不免有些过火,但是,古人那种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解脱。无奈之下,国家出台了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用法律来规制各种不孝的现象。4.媒体的夸大媒体对过往一些事件的过分渲染让人

8、们觉得每个人都不值得信任。如果媒体不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社会心态容易走向极端。批评监督是天然的职责,但是必须有一个边界。造谣、夸大式的监督是有问题的。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