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ID:2469590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陈军仁怀市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摘要]目的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为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外剥内扎和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进行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6.0%,治疗住患者治愈率为92.0%,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肛门疼痛、肛门水肿、排便困难16例优于对照组35例,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外

2、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jyqk,提起内痔部分在基底部上钳,用双4号线在钳下对内痔根部进行“8”字形缝扎,并且在线结上0.5cm左右处剪除痔核,同法处理其它痔核,注意结扎痔核之间要保留皮桥及粘膜0.5cm以上;检查如有明显的内痔突起,单纯行内痔结扎术;如肛周仍有皮赘,则根据情况切除多余皮赘,使肛门外观平整。内括约肌侧切术:在3点或9点肛缘切开1cm切口,一只手食指伸入肛管摸清括约肌间沟,挑出内括约肌,向上至齿线,用电刀凝断。手指扩肛时以自由通过2横指为度;无活动性出血,用塔形沙布加压包扎术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进行治疗,常规消毒肛管、扩肛,将痔

3、核充分暴露,用齿形钳提出并牵开相邻两痔核,将痔核由大到小处理。结扎痔核避免在同一水平,痔核间保留有正常黏膜,避免术后发生肛管及直肠下端狭窄。对照组患者只行外剥内扎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预防应用抗生素(头孢克肟胶囊,每次2粒,2次/d,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27),止血药,伤口换药,每日便后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每次50mL,加温水1000mL,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2026515)熏洗坐浴15~20min。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或者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

4、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6.0%,治疗住患者治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与传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排便、肛缘水肿等并发症16例,对照组为3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与手术创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创面水肿情况上,观察组患者不如对照组患者严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3讨论重度混合痔是指肛管失去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齿线下移或消失,失去了原有生理功能,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往往需手术治疗。疼痛是肛门手术中必然出现的症状,括约肌痉挛又是引起持续疼痛的主要原困,由于患者担心加重疼痛,不愿排便,首次排便时间推迟,排便困难,肛管压力增加,加重肛门水肿,再次加重疼痛,如此恶性循环,影响痔术后愈合。传统治疗混合痔时往往采用外剥内扎,该方法在手术时具有出血多、手术损伤大、手术后易感染的弊端,而且在术后恢复中,伤口愈合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齿状线区被破坏从而引起排便反射,患者的直肠黏膜因手术而外翻等等。而且采用外剥内扎治疗容易复发,可能

6、会引起肛门下狭窄,感觉大便失禁等。有学者认为剥扎的数目应该限制在三个以内[5]。剩下的外痔给予横切纵缝处理,内痔给予原位缝扎处理。有学者[6]主张采用改良式的分段外切内扎术,共将患处分为4~8段。在切除外痔时,采用双“V”形,这样便会形成“yferentialmixedhemorrhoids[J].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WJG,2013,19(30):5011.[6]肖利军.改良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64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3(3):112.(收稿日期:2014-03-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