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ID:24703630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_第1页
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_第2页
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李清照的愁情词席小鹏陕丙省咸阳市彬县北极中学713507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以诗词创作闻名于世。宋代文坛,人才辈出,李清照作为女辈却能以自己独放异彩的优秀篇章蜚声文坛,特別是在词的领域里,她如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交口称赞。李清照的词作中,愁情词占了大部分,其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在易安词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木文就自己的浅显见解,从内容类別及艺术特色两大方面谈谈李清照的愁情词。一、李清照的愁情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抒写离愁別绪的闺怨词。在现存词中,这类词占的比重最大

2、。李清照出嫁以后,虽然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但她毕竞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庭院深深,重门常闭,高居相位的公公乂是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人。在这显赫却又森严的相府之内,李清照只有丈夫赵明诚一个知心人。但是,丈夫乂经常外出游学、为宦,这就自然给多情的女词人带来了极大的悲愁与苦闷。这种悲愁与苦闷,始终贯穿于她的闺怨词中。以《一剪梅》为例:“红藕香残玉簟秋,较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丙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送别了丈夫,自己的精神就失去了依托。举目所见,

3、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对丈夫的思念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着,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夫妻间的相思深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真切动人。第二矣:抒写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的愁情词。这类词均写于南渡以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仓惶南渡,此后她一直过着孤苦无依的飘零生活。国破家亡之痛、思乡怀旧之情、感叹身世之悲、飘零转徙之苦,以及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便成了李清照这一时期愁情词的主要内容。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表现了词人对故国、对沦陷区的深切怀念,热切希望中原而又不可得

4、的痛苦心情。《菩萨蛮·风柔Id薄春犹早》里,词人更为沉痛地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在这短短的两句中,蕴含着深沉的故土沦亡的悲痛和纯真执着的爱国深情。还冇一些作品,词人是通过抚今追昔和抒写不堪乱离的痛苦以寄托她的故国之思的。《声声慢》是她晚年所写的名篇,也是她代表作。这首词通过她对秋日黄昏萧条残败的凄凉景象的感受,以女性所特奋的细腻感情和悱恻动人的情调,抒发了词人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愁情;同吋也表达了作者对沦陷故土的眷念,对残暴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命运的忧虑。词中最后一句“这次

5、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便足见词人愁情之多、忧患之深。二、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第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李清照写愁情词不是靠浮艳辞采来作装饰,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因此,她的词章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真挚动人的感情,因而具冇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如写离愁别绪的“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和“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等词句都能对人物刻画得生动细腻、形象逼真,并取得这么动人的艺术效果。第二,含畜宛

6、转,委婉多情。清王士祯《花草蒙拾》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委婉含畜,跌宕曲折为“婉约”派之旨,是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她的愁情词也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比如《凤凰台上忆吹萧》便深得“婉”字之妙。词一开头就极写慵懒之情,但却不道出因由;分明因丈夫将去而憔悴,却又转而旁敲侧击;不直说无人领会她的心情,却反说唯有那楼前流水知其心底;不仅对“新瘦”,就是“新愁”也都不予说明。简直是吞吞吐吐、曲曲折折,含蓄委婉,往复不尽,而词人正是以这样极为婉曲的笔触,将自己一腔深邃的离愁别绪表达得那样缠绵婉转。第三,富冇

7、个性,各有情韵。尽管在李清照的愁情词里所抒发的,都是一个“愁”字,但她却能将这种人所共有的感情,写得富有个性,各有情韵,给人一种“常中有变”、“层出不穷”的感觉。比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写的是在旅途中孤馆微雨之后忆念姊妹的愁绪;《蝶恋花·暖雨暗风被破冻》写的是春日独居,无人与共的寂寞与痛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的是词人己经憔悴不堪吋的凄凉愁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词人在重阳这一特定的时节环境中所产生的居家怀人的愁怀。正因为

8、词人所写的是不同情景下的“愁”,就使得这些“愁”具有了不同的滋味。第四,具体生动,真切感人。“愁”,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李清照却善于把它们形象化,把愁情写得具体生动,真切感人。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己尽》,写的是女主人翁因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给带来的无法排遣的浓愁。“愁”,是思想意识的东西,是抽象的,但作者却赋予“愁”以重量,“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明“愁”是极为沉重的,把“愁”形象化了。又如《一剪梅》中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