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

ID:24705905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_第1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_第2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_第3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_第4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  【摘要】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与成因,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提出六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83-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高职毕业生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毕业的学生而言,因综合素质偏低,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也有上升趋势,这类群体的就业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瓶颈”。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帮助高职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

2、业。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与成因分析  高职生就业困难群体是一个因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原因毕业后没有顺利就业而组成群体,其类型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有业不就”者。主要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前者因没有经济压力,毕业后一年半载的时间里也不想找工作,为典型的“啃老簇”;后者则凭借自身条件好,就业时眼高手低,频繁跳槽。这些学生对工资要求都比较高,甚至认为非发达城市和非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去。因此,总是徘徊在就业与失业之间。  第二,“有业难就”7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毕业生既要具有白领的学识,又要有蓝领的专业

3、技能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据对相关知名企业用人的标准的调查数据显示,46%的单位把综合素质排在第一位,36%的单位把团队精神排在第二位,32%的单位把专业技能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见,毕业生要想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而现实是,社会上已经提供了许多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对口岗位,但有少数毕业生因自身的各方面原因,如专业技能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性格内向等没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长期处在失业中。  第三,“就业难”者。这类主要是指毕业生因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而无法就业,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中的一员。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作的一项名为

4、“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调查”显示,有54.05%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就业歧视。近年来,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因自身性别、身高、相貌、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因素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一些用人单位要求而屡遭用人单位歧视。笔者从收集的近几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的单位用人条件来看,90%以上的招聘信息对身高有明确的要求,80%以上要求形象、气质、交际能力较佳,尤其是服务行业。诸多条件的限制让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产生挫折心理。  二、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建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

5、定,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关注。为帮助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本文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议:7  (一)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辅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就业困难群体,虽然他们早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们与社会上一般的就业困难群体相比,心理较脆弱,耐受挫折能力较差,因而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失落心理、自卑心理等。他们中有因社会经验不足、对自身的发展认识不清及就业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在就业中屡遭挫折而产生心理问题,也有因性别、学历、长相、残疾等受歧视的原因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往往

6、容易走向极端。近年来,因就业受挫而出现了不少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如河北女大学生刘某不堪就业压力留十万字日记自杀。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配足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求职择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他们确立自信心,坦然地面对就业的压力。  (二)培养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为800万个左右,而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是300万左右,应当说,高职生就业还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的,但当前大学

7、毕业生中仍然有许多人没有调整好求职择业的心态,认为只有到大公司、大企业才有发展,目标职业是国家公务员、企业储备干部等。急功近利的思想而导致这类学生毕业后就失业。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在就业指导中教育毕业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正确处理好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大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教育学生放眼未来,引导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作贡献。如参加“三支一扶”、“7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服务”等工作,通过服务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到祖国需要的地

8、方去”、“到生产一线和艰苦行业去”的就业新观念。以此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满意度。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