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传承对策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

ID:24709026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_第1页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_第2页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_第3页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_第4页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南丝竹传承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南丝竹传承对策  【内容摘要】江南丝竹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其特有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江南韵味而广泛流行于江浙沪,并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好,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重点分析江南丝竹流行的魅力,剖析江南丝竹流传的困境,提出江南丝竹传承的对策。  【关键词】江南丝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魅力困境对策  江南丝竹源于江苏省太仓,在中国传统器乐中属于丝竹乐乐种,具有“小、细、轻、雅”的特点。江南丝竹曾一度风靡江南城乡,丝竹之声在江浙沪一带街头巷尾处处皆闻,但随着演奏班社自行解散、老艺人的相继

2、离世而日渐濒危,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急需进行传承对策探讨。  一、江南丝竹流行的魅力  江南丝竹是由长江流域民间的“吹打”“细乐”“丝竹”“清音”等合奏形式演变、发展而成,以典雅、柔美、清丽、细腻的风格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一)名曲凝精华9  江南丝竹经音乐工作者长期提炼,形成了《欢乐歌》《行街》《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四合如意》《慢三六》《云庆》八大名曲,以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为基本曲式,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可谓是江南丝竹乐之精华。《欢乐歌》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旋律流畅,富有歌

3、唱性。《行街》慢板轻盈优美,快板热烈欢快,且层层加快,生活气息浓厚。《中花六板》清新流畅,细腻柔美,江南韵味浓郁。《慢六板》秀雅流畅,富有情韵。《三六》活泼流畅,欢快而具有弹性,脍炙人口。《四合如意》由多种丝竹乐器轮流独立演奏,演奏者可即兴发挥,争相献技,相互传接,相逐成趣,变化自如。《慢三六》乐曲乐观明朗,亲切动人。《云庆》首段悠扬抒情;中段明朗活泼;尾段热烈兴奋,节奏顿挫有力。  (二)丝竹奏和谐  江南丝竹演奏的主乐器是二胡、笛子,另有扬琴、琵琶、木鱼、小三弦以及笙、萧、铃、鼓等配乐。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合

4、奏时以主要乐器二胡、笛子为主,其他乐器相互烘托,默契协调,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又互相和谐,手法常用加花变奏,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通过‘你高我低、你低我高’‘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让挡,使各声部逐渐平衡和协调,变弊为利,终于形成了一种矛盾中求统一的织体。在这样的织体中,各乐器的旋律清晰可辨,繁复的声部线条有分有合、疏密有致、富于变化。”①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三)旋律醉人心  江南丝竹的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犹如行云流水,淡泊而幽静,更如绿波回漪,连

5、绵不绝。各种乐器的音色虽不尽相同,但旋律线条清晰,不同乐器时现时隐,时扬时抑,时明时暗,时断时续,既不强调节奏一致,也无‘巨浪拍岸’‘惊雷万钧’的曲趣。”②9笛声醇厚圆润,高音清远悠扬,低音婉转含蓄;二胡音色柔美,其韵味、格调、技法别具一格;加之其他乐器灵活自如地协同配合,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  连绵起伏、轻快流畅的江南丝竹乐曲优美典雅。时而以华丽细腻的慢板楚楚动人,时而以质朴刚健的快板令人快乐无比。人们聆听江南丝竹乐时犹如步入如醉如痴的忘我境界。“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

6、裳人间回。”这正是人们演奏和欣赏江南丝竹乐时沉浸于优雅享受中的真实写照。  二、江南丝竹流传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江南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城乡社会现代化发展中,江南丝竹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一)文化娱乐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电视、VCD、互联网等进入家庭,各种文化艺术、娱乐形式不断出现和丰富,年轻人更多地热衷于现代的娱乐方式,对传统的江南丝竹缺乏兴趣。  (二)乡土风俗的改变  江南丝竹过去通常用于娶亲、生日、升官、进学等,

7、而这些需要已经随着现实生活的变迁而消失。迎亲曲、升官曲已被束之高阁。  (三)生活节奏的加快  江南丝竹本来就是一种休闲文化,其旋律很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任何音乐都需要聆听者,听众群的缩小是江南丝竹迅速走向衰退的原因。  (四)传承后继乏人9  很多已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文化,主要靠师徒代代口传心授才能延续下去,而当前江南丝竹的传承人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态。  (五)活动经费困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活动经费的筹措已成为制约江南丝竹发展的瓶颈,政府资助有限,企业投资罕见,演出市场运作困难,专业社团的生存、发展难以为

8、继。  (六)缺少创新曲目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江南丝竹,因缺乏传承体系,造成许多老曲目流失,现存的曲目也存在细腻不足、曲风单一的缺陷,放任自流,势必渐渐失去听众,步入自生自灭的境地。江南丝竹偏重传统的“八大名曲”传承,而新曲目创作较少,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江南丝竹传承的对策  (一)传承保护法制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