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

ID:2471816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夏秀1周宏雷2魏东风3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2.海军潜艇学院干休所,山东青岛266071;3.海军潜艇学院门诊部,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服心宝丸,对照组服安慰剂,12周后均停药2周,再交叉口服安慰剂和心宝丸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治疗组患者窦缓中医症候改善,心率升高,全部窦性RR间期

2、标准差(SDNN)、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计算24h连续5min一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index),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变异≥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值降低,低频功率(LF)及LF/HF值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可有效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提高高龄窦缓患者的心率并改善症状。.jyqka-3)回放,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分析,剔除干扰,校正伪差。时域分析:SDNN、SDA

3、NN、SDANN指数、RMSSD和PNN50。频域分析:通过计算机运用快速普立叶转换,将心搏间期转换为频谱,计算功率密度。包括总功率(TP,0.000~0.500Hz)、超低频功率(ULF,0.003~0.040Hz)、低频功率(LF,0.040~0.150Hz)及高频功率(HF,0.150~0.40Hz)。②安全性观察:观察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临床检验有关指标、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结果2.1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其中显效30%,有效55%,无效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其中显效0%,有效5%,无效9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心宝丸对HRV的影响治疗组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SDNNindex均升高,而RMSSD、PNN50则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同一指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RV频域指标中的LF、LF/HF均升高,而HF却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

5、化。具体结果见表1及表2。2.3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27.5%,有效52.5%,无效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5%,其中显效5%,有效10%,无效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有6例出现轻微胃部不适,4例出现口干;对照组有4例出现胃部不适。均未影响继续服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3讨论心宝丸由洋金花、人参、肉桂、附子、鹿茸、冰片、人工麝香、三七、蟾酥九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洋金花中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和阿托品[4]等成分可以通过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的M胆碱受体

6、,增加细胞膜流动性,使血管瓣开放,血管壁舒张,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脏负荷,增加交感神经优势,增快心率,减少血液粘度,加强心肌收缩力及抑制兴奋点[5]。麝香、龙脑、肉桂对以上作用有协同作用;附子、人参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兴奋窦房结的作用;鹿茸具有加快窦房传导系统速度,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蟾酥可以拮抗洋金花的毒副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心宝丸治疗后,患者的SDNN、SDANN、SDANNindex、LF及LF/HF值均升高,RMMSD、PNN50及HF值均降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和24h动态心电图疗效均好于对照组。本研究中治疗组有6例出现轻微胃部

7、不适,4例出现口干,均未影响继续服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心宝丸能明显改善高龄窦缓患者的症状和提高心率,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jyqk].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73.[4]赵峻.常用中药识记与应用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222-223.[5]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80.[6]李家邦.中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209.(收稿日期:2014.12.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