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以自信

还学生以自信

ID:2472302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还学生以自信_第1页
还学生以自信_第2页
还学生以自信_第3页
还学生以自信_第4页
还学生以自信_第5页
资源描述:

《还学生以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还学生以自信  背景:  能不能把阅读学习中问题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这是我在教学中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全组先合作研究讨论,然后到全班交流。  片段过程:  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并命名为甲组、乙组。  上课伊始,我面对全班学生宣布:"这节课大家自己从书中找问题学习。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问题有价值,值得我们探求。"话音刚落,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进入到书的海洋里去畅游......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甲组、乙组分别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甲组:(一)课文中多次重复德军不停

2、的开炮及爆炸声和炸点离老妇人远的语句其作用是什么?(二)为什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具有这样撼人的魅力?5  乙组:(一)对老妇人的描写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二)"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好在哪里?(三)课文写老妇人被震昏与全文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提了许多问题后,我组织学生把问题归结成上述的五个问题点,随后我又把问题返还给学生,我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试着看看能否凭着自己的努

3、力,以"我能"的勇气去突破这几个问题。于是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组的问题予以研讨。十五分钟过后,我组织学生交流,首先是甲组同学交流:  生1:我谈谈我们组的第一个问题。作者写炮火连天,炮声隆隆,但始终离老妇人远,其实是渲染一种严酷的战斗环境。  生2(马上补充):这是用炮火,用战场的残酷,危险衬托老妇人的刚毅和舍身忘死的品格。  生3(立即站起):还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你看,每次写完炮声,写炮声离老妇人远的环境后,老妇人的行为--掩埋苏联红军战士的情节就向前推进:想埋--掩埋--点烛纪念(两

4、次)。  学生的回答令我欣喜。我正想表扬......  生4(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老师,炮弹不长眼,为何偏偏炸不着老妇人?难道说是老妇人的行为感动了上苍,叫炮弹有眼吗?  课堂热闹的气氛稍稍沉了下来。见此情境,我想何不把问题再推给学生,于是我说:"是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还是有些纳闷。于是我作了下面的提示:"想一想,在我们看过的电视里有没有这样的艺术处理。"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起来发言。5  生5:老师,我看过一部电影,内容是描写抗日的,

5、其中有一个场景是敌军在屋子里商量作战计划,结果恰恰被路过的丫环听到,这个丫环又是我军的一个情报人员。为什么其他人听不到,而又偏偏是丫环听到呢?我听到这里认为点拨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和全体学生一起联系课文内容对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小结,认为这种艺术处理其实是一种艺术巧合,但又是艺术真实。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苏联红军强大的攻势,英勇奋战,德军能有这样心惊胆寒,没目标地乱打吗?学生们听后高兴异常。  生6:老师,这几句话在全文重复使用在修辞上能叫反复吗?我点头示意:行。  生7:老

6、师,这几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还是前后照应呢。  紧接着师生又合作解决甲组第二个问题。在完成师生体验交流后,我接着问乙组,你们有信心回答得更好吗?行。于是乙组的同学针对小组对文本研究的问题纷纷发言:  生8:老师,我要说的是对我们组的第一个问题的思考:描写人物使不使用语言描写,跟环境也就是对话的场景有关。在这样紧急危险的场面,只有老妇人和一具苏联红军的尸体,不需要安排对话。  生9:可以用对话表现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呀。  生10:这要看有没有必要。一是看不用语言能否把老妇人的思想性格完美地表现出来;二是

7、如果用老妇人的讲话独白表现人物性格,这在语言描写上是一个败笔,让人读后,觉得老妇人是一个疯人形象,对老妇人思想性格塑造不利;三是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固然重要,但并非非写不可,这要视具体场合,形象塑造等诸多因素而定。5  激情的发言,激起了掌声一片。随后,学生们又针对小组的第二第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发言,他们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文章的的主题凸现方面,从语言的使用上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成了合作交流的"天堂"。  课后反思:  一、开放民主的课堂。"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8、之一。而开放的课堂首先是民主的课堂,而民主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合作化阅读,允许学生探究,在交流中获得"共同效益"。这节课上,老师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在乐学中积极参与,带着自己的体验,带着自己的渴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