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ID:2472584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乡镇负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第1内容显示中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比率农村乡镇为了摸清农村乡镇负债情况,最近,四川省委组织部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全省不同地区的100个乡镇负债状况作了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乡镇一级政府负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的由于财政负债过多,已经影响到了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乡镇负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负债涉及面宽。从调查的100个乡镇看,有各种债务的乡镇占82%,有的县(市、区)乡镇负债达到100%。有的地方不仅乡镇负债,而且村一级也有不同程

3、度的负债。(二)负债金额较大。调查的100个乡镇中,负债在100万元以上的46个,占调查总数的46%。其中负债最高的镇达到1210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219.5元,某县12个乡镇负债总额2060.59万元,平均每今乡镇负债171.7万元。在某县调查的15个乡镇都负债,其中最少的180万元,最多的700多万元。(三)负债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乡镇过度负债,造成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据调查分析,因负债重而无法运转的乡镇占15-20%。不少乡镇由于负债重,欠发乡镇干部的工资少

4、则一两个月,多则长达半年之久,有的去年11月份以来没有发过工资;有的乡镇为了发工资而四处借钱,跟当地老板借,向县、省财政借。有的按本乡财力计算,从时间上已经借到2015年,被群众称为“空壳”乡镇。一些乡镇因干部领不到工资或领不齐工资,出现了人心涣散的现象。沉重的负债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要用相当的精力偿还,直接影响到群众切身利益,成为干群矛盾的焦点和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乡镇债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政策层面上的原因。有的是乡镇建制调整时遗留债务;有的是为完成社会事业的一些达标升级活动

5、造成举债。发展过程的原因。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大搞“形象工程”,造成较大损失和严重后果;有的为发展乡镇企业举债,由于企业亏损或倒闭,形成大笔债务;有的为奖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因乡镇无力,只好举债兑现。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的由于财务管理不严,奢侈浪费所致;有的由于提留统筹难以足额征收,天长日久,陈欠逐年增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调查组认为首先要坚持“量人为出,开源节流,减费保税,内外兼治”的基本方针,规范管理,增强乡镇还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机制。对未偿还主要债务的乡镇,不得新上基本建设项目。对

6、一些负债数额较大的乡镇,限制其借贷权力。杜绝脱离实际的升级达标活动。严格控制会议费、费、接待费、租车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凡负债较重的乡镇应卖掉小汽车、移动等,以偿还债务。凡有负债的乡镇不得购买小汽车,修建办公楼。上级部门的收费项目要让利于基层,尽量扩大返留比例。要切实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实行精兵简政。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乡镇可设可不设的部门予以撤销;必须设的部门,可采取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人员兼职的办法,减少工作人员。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乡镇责任大、权力小,矛盾多、手段少,

7、整体功能不强等问题,强化乡镇政府功能。乡镇站、所应在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党委要建立抓站、所建设的责任制,加强对站、所的日常监督管理。乡镇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公开办事制度、程序、标准、结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针对乡镇机构臃肿、冗员过多、负担较重和农民急需科技示范和服务的实际,结合县(市)机构改革,下决心分流乡镇机关工作人员,转变职能,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还应严格规范乡镇政府行为。要坚决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乡镇政府一律不准办企业,不准为企业贷

8、款提供担保和抵押,也不准挤占挪用集体资金。发展乡镇企业,要树立起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强烈意识,特别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要严格审计监督。加强对乡镇财经的管理,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普遍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应加强税费征管,用正常渠道的资金还债。要加强农民负担《条例》宣传,组织乡镇干部深入农户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增强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收回农民提留统筹款,为乡镇还债提供资金,允许有条件的乡镇继续做好农民负担分流工作,分流部分

9、资金全部用于偿还相应的债务。同时抓好教育费附加征管,教育费附加应集中使用,主要用于偿还乡镇教育负债。(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