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ID:24730024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9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_第1页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_第2页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_第3页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_第4页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06)摘要: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为试验处理,膜下沟灌(FP)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26~55天,FG+H处理明显提高了20cm处地温;定植后118~154天,5、10、15、20、25cm处地温均低于FP。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是FP的2.2倍。

2、FG+H处理可明显降低0~60cm土壤硬度,而对土壤密度无明显影响。FG+H处理0~20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FP分别提高18.4%、47.6%、34.9%和20.9%,且明显降低了0~2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FG+H处理相对FP有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化的趋势。FG+H处理番茄采收期相对FP推迟约10天左右,但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提高了19.9%。本研究结果表明,FG+H处理不仅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而且番茄产量也明显提高。.jyqkm。温室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其基本

3、理化性状见表1。1.2试验材料与设计温室种植年限为3年,供试蔬菜为番茄,品种为劳斯特,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是在种植行处建梯形高垄,下垄宽65~70cm,上垄宽45~50cm,垄高20cm,垄上整平(如图1所示),番茄定植在垄上距边缘5~10cm处,每行番茄铺设1条滴灌管,定植后25~30天覆盖地膜;以膜下沟灌(FP)为对照,种植行开沟,番茄定植与沟坡中上部,定植后25~30天将地膜跨垄沟覆盖,膜下沟内灌溉;高垄覆膜滴灌(FG+H)和膜下沟灌(FP)面积均为400m2。选择株高20cm左右,6~

4、7片真叶的健壮番茄苗,于2010年11月6日定植,2011年5月24日拉秧。定植前每处理施腐熟优质鸡粪48t/hm2,有机肥养分含量为全氮(TN)24.69g/kg,全磷(TP)4.03g/kg,全钾(TK)9.76g/kg。番茄生育期的养分输入量及灌溉量见表2。1.3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番茄定植后,在FG+H和FP区种植行的2株中间安装5、10、15、20、25cm曲管直角地温计1组(每处理3次重复),从定植后26天开始,每天上午8:30—9:00记录地温。番茄拉秧后,分别在FG+H和FP处理区用铁锹挖60

5、cm土壤剖面(3次重复),每10cm为单位用硬度计(日本DaikiRikaKogyoCo.Ltd.生产的DaikiA-1505)测定土壤硬度,避开土壤硬度测量点用环刀取样测定土壤密度;另在各处理区选择3个点位,用HoodIL-2700入渗仪(德国UGTGmbH)测定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每处理区另选3条种植行,在每行的2株中间用土钻采集0~200cm土壤剖面样品,以20cm为单位将土样分开装袋并标记,带回室内风干后研磨过0.15和2mm筛,分析测定0~200cm土壤NO3--N含量,0~20cm土壤全氮(TN

6、)、有效磷、速效钾(AK)、有机质(OM)、pH和EC。NO3--N采用2mol/LKCl浸提、三通道流动比色仪测定;全氮(TN)采用浓H2SO4消煮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有效磷采用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AK)采用1mol/L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有机质(OM)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pH和EC值按水土比为5:1浸提,采用酸度计和电导仪测定。进入采收期时,分别称量每次各处理区番茄产量并做好记录,按下列式(1)计算累计产量。式中:Y:累计产量;i:第i次

7、采收产量;n:采收次数;ai:每次采收产量。1.4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10和Minitab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地温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定植后26~59天,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明显提高了20cm处地温,而5、10、15、25cm处地温与膜下沟灌(FP)相近。随着定植时间的延长,在定植后59~85和110~115天,出现了2次明显的降温过程,这主要是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致,在此期间,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

8、G+H)与膜下沟灌(FP)地温相近且变化变化趋势一致。定植后115~118天,不同层次地温迅速回升,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与膜下沟灌(FP)地温回升幅度相近。定植后118~154天,不同层次地温均表现出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低于膜下沟灌(FP),这是受外界气候回升的影响,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灌溉频率相对增加所致。2.2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硬度和密度的影响土壤硬度是指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