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ID:2473104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_第1页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_第2页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_第3页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云南鲁甸震区中的感人事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5日已造成108.84万人受灾,410人死亡、12人失踪、237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不过,灾难无情,人间有情。在鲁甸震区我们能够看到一幕幕的感人事迹。患难见真情,云南鲁甸地震再一次见证了这句话。8旬老婆婆在灾区路上分发自家食物;11名女子为感恩架锅熬粥免费送鲁甸震区灾民;冒着余震从废墟中抢出药品救伤者等等。8旬老婆婆灾区路上分发自家食物周婆婆唯一的老伴,在地震中被倒塌的墙体掩埋,不幸去世。眼角泪痕未干,鲁甸县小寨村8

2、6岁的周婆婆却在志愿者前往灾区的路上,拿着玉米等食物朝大家挥手,其它帮不了你们啥,来吃点玉米和土豆吧! 小寨村是通往龙头山镇的必经之地,周婆婆站在离家不远的路边,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直到一辆辆救援车因前方障碍、不得不暂停时,周婆婆蹒跚而至,对着每辆车的救援人员重复着温暖的话。 鲁甸县小寨村,周婆婆的背影。余常海摄年轻人,我家里有水,天气热了,来喝一点吧!我家有厕所,就在小树林后面。  昆明武警队的救援官兵路过时,周婆婆赶紧从家里拿出煮好的玉米、土豆让大家充饥,急着行军的官兵们婉言拒绝:老人家,这么困难的时刻,您还是自己留着吧。 

3、 拿着吧!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的老伴还在墙底埋着呢!原本面带微笑的周婆婆突然哽咽了,她撩起衣角擦了擦眼泪。拿着啊,小伙子,路上用得着!周婆婆一再坚持,官兵们难再推辞,将玉米收好,向周婆婆敬了个军礼。  儿女不在身边,就我和老头子在家。周婆婆几度哽咽。面对老伴的离世,她在伤心之余,也感激救援者对灾区的及时帮助。他们还有很多人要救,我也要帮助他们!周婆婆说,她家里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玉米、土豆每年都吃不完。这两天,她总会在家里煮满满一大锅,再拿到路边送给救援人员或志愿者们。  龙头山镇离这里还远,他们在路上可以填填肚子。周婆婆一边为大

4、家提供玉米、土豆等食物,一边清扫路面遗弃的垃圾。周婆婆说,她希望用一条干净的道路,迎接救援人员的凯旋。  感恩:11名女子架锅熬粥免费送鲁甸震区灾民8月5日,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升起灾后第一缕炊烟。一名受灾女子召集当地10名姐妹,自筹大米,在街头架锅熬粥,供大家免费吃,被食客亲切称为姐妹粥。她们想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感恩救援。来,吃碗粥吧,免费的。在震中龙头山镇交警队隔壁一块空地上,几名女子端着碗、拿着筷子,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旁边墙上贴着免费供开水和粥字样,不断有行人走上前去,接过碗筷。两个灶上架着大锅和小锅,一名女子正用长

5、长的锅铲在大锅里搅拌,旁边两张矮桌上,一张放着一个铝盆,里面盛满了熬好的粥,另一张桌上放着一碗盐和一袋白糖,还有几个大瓶子,里面是辣椒酱等。该女子告诉记者,她们共有11人熬粥,有的负责从废墟中捡木块当柴,有的负责四处筹大米,还有的负责洗碗和熬粥。熬粥的发起者苏德巧,穿着黄色上衣,在现场忙个不停,时而招呼行人吃粥,时而帮忙洗碗。地震发生前,她一直在浙江上班,地震后她马上回到老家,发现土房早已坍塌,但幸运的是,4岁的儿子和家人没有受到伤害,后来他们一家住进了帐篷里。  苏德巧说,回老家后,她目睹了救援官兵和志愿者对他们的帮助,总想通

6、过一种方式来感恩。前晚,我找了几个平时耍得好的姐妹,想熬粥免费送。苏德巧说,没想到她的提议得到响应,一些房屋未倒塌的姐妹立即从家里筹集来一些大米,还找来锅和一些碗筷等工具。  昨天我们共熬了10袋大米的粥,每袋50斤。苏德巧说,除她们自发筹集来的外,镇政府也支持她们的做法,还送来了一批大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