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ID:2474214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_第1页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_第2页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_第3页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_第4页
资源描述:

《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彰武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彰武县是辽宁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该县实际,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对改善该县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辽宁彰武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为3640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04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地形地貌为东低山、西丘陵、北沙荒、中南平洼,其中丘陵占30%、沙荒占3%、平洼占40%。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水蚀分布在东、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风蚀分布

2、在北部风沙区和柳河流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彰武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1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彰武县水土保持部门多年治理经验和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从2方面进行:一是东、西部低山丘陵区,可安排经济林为主的治理项目,结合坡耕地治理,通过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生态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北部风沙区,可安排生态林为主的沙漠化治理项目[1]。自2008年以来,彰武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以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的形式进行小流

3、域生态综合治理,弥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突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1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  1.1.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彰武东部的大四家子乡、后新秋镇、苇子沟乡、东六镇和二道河子乡,及彰武西部的平安乡、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和四堡子乡。区域总面积为1342.21km2,水土流失面积361.4km2,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兼有风蚀,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侵蚀沟及荒坡上。  1.1.2治理措施及规模。根据区域地形特点,治理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经济林应选适合当地的大扁杏。其次对坡耕地进行治

4、理,措施为梯田。对坡度>15°、<25°,且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在植被覆盖较低的坡荒上,首先进行截水沟整地,之后栽植大扁杏。除了栽植大扁杏外,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措施,如打井、谷坊、作业路等。具体为:梯田2153.3hm2,截水沟整地3166.7hm2,栽植大扁杏3166.7hm2,其他辅助措施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定。  1.1.3治理效益。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以发展经济林为主,措施实施后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栽植3166.7hm2的大扁杏,3年后达到盛果期,年增加经济效益3206万

5、元。对2153.3hm2的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年增加粮食产量5814t,增加经济效益697.68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增加3166.7hm2的林地面积,林地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年涵养水源380.68万m3,保土11.17万t。  1.2北部风沙区生态综合治理  1.2.1区域概况。北部风沙区包括四合城乡、冯家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大冷乡、大德乡6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1115.55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90.4km2,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从2005年全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是全省最严重的

6、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劣,需集中连续治理。  1.2.2治理措施及规模。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应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对防沙治沙有较好效果,是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综合治理应以生态林为主,辅以发展适量适合沙地生长的经济作物,以提高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根据彰武县长期以来的防沙治沙经验,生态林栽植形式为乔灌混交,乔木选杨树、樟子松,灌木选柠条、紫穗槐,沙棘等。具体为:营造7200hm2生态林,其中乔木6500hm2,灌木700hm2,发展林间隙地经济作物3333.3hm2。对植被覆盖率的疏林地、残次林实行

7、生态修复,规划面积为2.82万hm2,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2-3]。  1.2.3治理效益。风蚀沙化区发展生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营造7200hm2生态林和实施生态修复2.82万hm2,植被覆盖率可提高6.5%,减少土壤风蚀量22.7万t,蓄水96.52万m3。营造生态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生态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表现为活立木效益,即树木材积量的增加和林间隙地种植的经济作物[4]。据测算,发展生态林7200hm2,年平均增加木材蓄积量1.944万m3,增加经济效益1166.4万

8、元,林间隙地种植经济作物3333.3hm2。以菊芋为例,年效益为22500元/hm2,种植3333.3hm2菊芋,年可获利7500万元。  2小结  彰武县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治理区域逐年扩大,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在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发展生产,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农业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