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ID:2474342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_第1页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_第2页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_第3页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_第4页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文/周晓洁【摘要】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应该很好地与语文课程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应时代积极实践。..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整合;实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足不出户我们可以纵览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饱览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可以随心所欲欣赏你喜欢的音乐视频等等。生活在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是孩子的幸事,也是我们老师的幸事。语文课程本身就是美的享受,如果我们的语文只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那样的语文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知识目标的实现是基础,能力目标及素养目标的实现才是根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适

2、应时代的需求,而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培养高素养人才的目标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用信息技术走进我们语文课程,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是时代的需求。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尝试:1.课前预习文本这个工作以前都是老师独立完成,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寻找资料,然后在课上公布给学生,这个环节在以前教学中味如嚼蜡,让人感觉枯燥无味。那时主要是因为电脑和网络并没有普及,当这些普及之后,我们应该把这个资源有效地运用起来,让学生知道电脑不只是他们休闲的工具,它更是学习的帮手,学习应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也为终身学习的意识

3、打下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不是放羊式的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寻找,老师应该布置明确的任务,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并形成激励机制。我一般在课前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以得分制的形式奖励。比如在教学胡适《我的母亲》时,由于学生对胡适不是太了解,而且我们过去一直是褒鲁迅,贬胡适,认为胡适是一个走狗文人,右派文人。现在教本中选用胡适的文章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进步,胡适无论是在作文还是做人上都堪称是一个大师,课前我布置学生们查找胡适其人,要求以“胡适是一个____的人,他______”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同学说胡适是一个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思想深刻,

4、有的说胡适是一个好人,他曾主动帮助过许多人,有的说胡适是一个思想家,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启迪了后人等等,这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胡适在他们的印象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课堂的气氛也非常活跃。2.课上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揭示重点我认为语文文本自身就是一篇篇美文,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形象性是其一重要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走进美丽的画卷,身入其中,调动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尽情享受文本带来的美的感受。美的感觉需要学生切身感受,美的哲理需要学生切身体悟,这需要我们创设一个个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比如

5、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月下荷塘的美,我在网上寻找了一些月下荷塘图,再配上美妙的音乐朗诵,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时而闭上眼睛,尽情享受此时作品带给自己的“幽静,空灵”的感受,“幽静,美丽,月光如水,清澈”等等,这些词自然从学生的身心中流淌出来,言语中无不饱含着他们对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喜爱,按照过去教学的程式,我们会要求学生朗读文本,概括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掌握了阅读写景散文的方法,但没能领悟到真正的美,学生的阅读思维僵化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不到激发,这也违背了语文的学习规律,语文是感性的,它不像数理化那样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6、如果出现关键的词语或语句,我经常通过白板的形式或由学生自己板书,或由我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提醒学生注意,做到重难点突出。在教学每一个环节设置中,我都精心考虑,能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些美丽的图片,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重要的视频等等,它们都将可能成为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重要的钥匙。3.课后布置课后作业我创立了一个博客,只要是我的学生都可以登录,并且我每年都刻意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文字可长可短,内容不限,可以抒写自己阅读文本之后的感受,可以发表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等等,有时我也布置一个主题,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去抒写,这种方法比过去逼迫他们写日记和作

7、文效果好很多,这一方面学生锻炼了自己表达事物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找到了抒发自己心情的窗口。对他们的看法和见解我们在网上热烈讨论,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记得在教汪曾祺的《我的父亲》这篇课文时,我班就进行了“好父亲”的评比,学生在博客上记录了自己的父亲,其他学生把自己的父亲作对比,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会了为人父的不易,还有自己作为将来的父或母亲该如何去做。学生的看法老师只是一个看客,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命令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效果适得其反。有时同伴的力量不可估量,我们只要正确引领方向就行,做一个掌舵者。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