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

ID:24750478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_第1页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_第2页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_第3页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_第4页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增长与分配规律研究

2、第1内容加载中... 经济增长的究竟是什么?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什么?经济增量是如何分配的?经济增长为什么回发生波动?本文通过对经济史的考察,发现经济增长源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源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首先是劳动工具和社会分工);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是生存需要,然后是人口增长,最后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共同参与经济增长量的分割,劳动力的分配量表现为高于消费水平的报酬剩余即储蓄S,土地的分配量表现为地租R,产业资本的分配量表现为利润PR,金融资本的分配量表现为

3、利息I。经济增长量是7/8的剩余价值增量与投入增量之合。消费者参与了剩余价值M的分割,其分割量为M/8。生产价格即成本P1==V-M=G+D,交换价格即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价格)P2=-R-S-PR)=V-M/8。经济波动(即经济的周期性)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一、生存需要、劳动工具、社会分工与原始社会的经济增长我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古代的类人猿。他们成群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在地质学上的第三季中期,地球上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地区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一部分森林古猿为了寻找食物,经常到地面活

4、动,逐渐学会了用两脚直立行走,从而前肢解放出来从事其他活动,最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使用和改进,使猿人进一步发展,最终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可见,生存需要推动了类人猿向人的转变和劳动工具的制造。人类最初制作的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为寻找食物,整个人类都以血缘家族为单位,过着游荡生活。旧石器晚期,工具的改进使采集和狩猎都有了较大发展,人类才转入相对定居的生活。弓箭的发明和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耕和畜牧。谷物栽培和家畜饲养,提供了经常性食物,使人口有了较大增长

5、。由于此时食物的增长被人口的增长所抵消,产品没有剩余,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此,除个人使用工具外,一切财产公有,食物平均分配。金属工具的冶炼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适合农业的地方,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成为辅助部门;适合畜牧业的草原地带,放牧畜群为主,农业为辅。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了,畜牧部落从农业部落分离出来。社会分工使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产品剩余,使交换变为经常性现象(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相互交换产品)。金属工具的使用和改进,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节约了劳动时间、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增

6、加了劳动产品、产生了产品剩余。而产品剩余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此,农牧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增加,有手工艺者不断脱离农牧业而从事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起来。于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了,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分工之后,交换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交换方式也由部落交换发展为个人交换。可见,需求推动了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又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自然条件有差别的产物,适农则农,适牧则牧;分工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使自然条件

7、得以充分利用。第二次社会分工是劳动力剩余和人的技能差别的产物,适农牧则农牧,适工则工;分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使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劳动工具和社会分工从不同角度节约劳动时间,工具的改进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率、节约个体的劳动时间;劳动的分工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节约整体的劳动时间,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劳动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剩余产品的源泉。社会分工既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私有制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劳动力的节约和产品剩余,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

8、的个体劳动,而个体劳动要求个体所有。于是,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等动产首先成为家庭私有财产,后来部分土地也成为私有财产。二、价值、剩余价值与原始社会的价格公式产品的价值[1]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价值,具有其特殊性。一般物品的价值是指其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产品的价值具有二重性,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反映产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反映产品的社会属性[2]。产品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生产;产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使用时间,是由其物质特性决定的(如,食品能释放能量、补充人的体力消耗,劳动工具能够生产消费

9、品)。因此,相同的产品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总使用价值=产品数量×单位产品使用价值。其次,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它的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取决于其劳动价值(因为人们生产产品付出了劳动)。劳动价值体现在劳动成果即产出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