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

ID:2477281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_第1页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_第2页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_第3页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_第4页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顺应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也是一种交际策略。委婉语的使用顺应了语境,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委婉语,但是由于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差异,这两种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上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委婉语的起源,以顺应论为基础论述了英汉委婉语,比较了其不同的表达。  【关键词】委婉语顺应分析  一、委婉语  Euphemism(婉言)一词源自希腊语,前缀”eu”,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说话)”,合起来就是“g

2、oodspeech”(好听的话)。好听的话或优雅的说法。汉语中有与euphemism相对应的修辞格,一叫婉转或委婉语,即‘在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就不直说,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二叫避讳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及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二、顺应论5  顺应论是由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JefVerschurence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具有不可分割的三个属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做出的选择,可以和我们传统上所说的语言变体联系起来

3、;商讨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固定的模式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一属性为人类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语言的这三个自然属性中,顺应性是核心和目的,变异性是基础和根本,商讨性是原则和方法。  英汉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形式,无可厚非具备语言的三个属性,使用英汉两种委婉语的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即不能明说而是用好听婉转的词来取而代之。它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下即语境下使用的,比如在饭桌上

4、想去厕所不能明说而是用“No.1(去一号)”来代替。不在进餐的时候可以说“上厕所”,“去一号”这个委婉语的使用是我们在特殊的场合商讨性的变异了语言的表达,从而实现了顺应,达到了不破坏氛围煞风景的目的。因此英汉委婉语的使用验证了语言的三个属性的紧密性,诠释了顺应论。  三、人们对委婉语的使用  顺应了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心理特征,这就决定了英汉委婉语的表达各有不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异样的国度里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语言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但是委婉语选择的目的是一致的,

5、都是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比较如下:  1、宗教委婉语的比较5  宗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社会规约,对宗教委婉语的使用是顺应了社会规约。在英美国家,人们普遍笃信上帝(God),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他们不敢直称上帝耶和华(Jehovah)的名字,于是便产生了许多的委婉语。例如:thecreator(创造者),themaker(造物主),theSavior(救世主)等。汉语中,中国人忌讳的地方不比西方国家少。“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相信各种自然现象均由各种不同的自然之神所支配。为了求福避祸,他们也举行各种

6、祭祀活动,并给它们以美称。如:日神叫‘义和’,水神叫‘河伯’,风神叫‘飞廉’,火神叫‘祝融’”。由于宗教迷信的原因,人们还称各种神祗为“菩萨”、“大师”;美称“黄鼠狼”、“狐狸”为“黄仙”、“狐仙”;甚至村庄里头的大树也称为“树仙”,逢年过节总有农民前去祭拜。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特别注重土地,有些农民经常会于开春播种之际,在水田田埂烧炷香,以孝敬土地公公,保佑稻谷丰收。  2、“老”的委婉语的比较  英美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年轻,因此反感别人称自己“老”,对“老”这个委婉语的使用是顺应人们青春永驻的心理

7、,这是对心理机制的顺应。在西方,人们意识中“old”似乎是“useless”代名词,因此,人们在交往时,总是力求避免“old”这个词。“老”常使人联想起晚年生活的孤独与凄凉,所以常常避免用“old”,“aged”等表达,而用一些悦耳的词语代替。如:“seasonedman”(历练的人),“elderstatesman”(政界元老),“seniorcitizens”(资深公民),“goldenyears”(金色年华)。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敬老尊贤”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老人在社会中普遍受

8、到尊重,年老并不可怕,因此这方面的委婉语也很少。常见的也只有“风中之烛”、“年事已高”、“这把老骨头”或“这把岁数”等寥寥几个。而且中国的老人多以“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为荣,老人不惧怕谈老,社会自然不忌讳“老”字。如:“老人家,您贵庚啊?”、“老伯,您身子骨可真硬朗啊”。中国人习惯把“老”5字放于姓氏前后表示尊敬和亲切,如:“老王”、“郭老”等,前者表示亲切,后者表示尊敬,且敬意较之前者更深一层。在中国,“老”字还带有敬意,意味着权威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