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ID:24773334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1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2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3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4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p73基因的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血液标本分为3组,包括结直肠腺癌组、结肠腺瘤组、结肠未见明显异常组,各60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血液标本p73基因多态性。组织标本分3组,分别取自结直肠腺癌病灶处、结肠腺瘤病灶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相应远离癌灶的正常黏膜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7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7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2)p73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结论p73基因

2、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p73蛋白表达的增加或上调与结直肠癌相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肿瘤抑制;肿瘤抑制蛋白质类;多态现象,遗传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黏膜上皮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已知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的重要抑癌基因,而p73基因作为p53家族的成员,在人类肿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已确定TAp73与p53类似,也能诱导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此功能与TAp73激活p53靶基因如Bax、p2lL,用EDTA抗凝,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aKaRaD9081)进行基因组DNA提

3、取,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PCR引物(228bp):  上游:5’CAGGAGGACAGAGCACGAG3’  下游:5’CGAAGGTGGCTGAGGCTAG3’  PCR循环参数:95℃变性5min,95℃30s→57℃45s→72℃3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中加入1μL限制性内切酶Sty1,37℃孵育酶切7~8h,产物用2%琼脂糖胶电泳,结果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1.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3蛋白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阳性判定标准:在显微镜中倍视野(

4、10×10)下观察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分别取4~5个独立的高倍视野(10×40),各计数200~250个细胞,阳性细胞<10%为阴性,阳性细胞>10%为阳性。比较结直肠腺癌和腺瘤以及远离病灶正常组织的细胞染色密度。  1.3统计学处理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7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p73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癌、腺瘤以及正常组中的差别,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73基因多态性当有AT时,酶切AT为156和72bp2个产物,GC型不能被Sty1酶切,仍为228bp产物(图1)。p73基因多态

5、性在结直肠腺癌、腺瘤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见表1。腺癌组和腺瘤组比较,χ2=1.703,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癌组和腺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腺癌组和正常组比较,χ2=9.713,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癌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腺瘤组和正常组比较,χ2=5.378,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瘤组和正常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并提示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  图1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琼脂糖电脉结果(略)  Fig1Restrictionanalysisofp73gene  表1p73多态性在腺癌、腺

6、瘤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略)  Tab1Thedistributionofthep73genotypesfrequencies  表中数据为n(%).χ2=10.066,P<0.05.  2.2p73蛋白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73蛋白表达定位于腺癌细胞的细胞核中,呈灶性或弥漫性分布,在结肠腺癌中呈阳性表达(图2),在腺瘤组及对照组表达减少或不表达(图3,表2)。  表2p73蛋白在腺癌、腺瘤和远离癌灶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略)  Tab2Theexpressionofp73protEinincolorectaladenocarcinoma,adenomaandhealthygrou

7、p  表中数据为n.χ2=15.417,P<0.05.  3讨论  Hamajima等对日本人的研究未发现p73基因型与结直肠腺癌患病风险有联系;Li等对美国人进行头颈部肿瘤的研究,得出AT/AT基因型的人有着一定的结直肠腺癌患病风险;但Ryan等在p73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中得出,AT/AT基因型可能不容易得食管癌的结论[24]。这些不同的结论,可能是基于研究人群的种族、性别、年龄、环境、社会,甚至是病理学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肿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