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

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

ID:24775561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_第1页
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_第2页
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教材处置的尝试与思考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王光庭在新课程理念下,从学生的角度,木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倡学生合作探宄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新教材的编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从教师的角度,提倡教师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所以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挖掘教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置,以期达到更有效的目的。一、情境创设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矩形一节,是在学生学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识别之后给出的,情境创设不妨这样考虑:首先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转动框架,并提问: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一种特殊情形的话,你认

2、为处于什么位置是特殊情形?学生容易回答:形成直角的时候,问:如果这种特殊情形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的话,那么你能给矩形下定义吗?继续操作转动的过程并提问:在这个转动的过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发生变化的是什么?这样创设的情境下,学牛.就能够从动态的操作中通过观察想象,并在教师适时的提问中产生联想、思考,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即将学习的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顺带形成矩形的概念,而且能够意识到矩形相对于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质。这样设计,教师只需注意提问的节奏和操作上的配合,即可从已有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过渡到即将探索研宄的矩形。二、例题教学例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例题教

3、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知识点和应用能力的一条纽带。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以精讲为主,在注重对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分析的同时,突出例题解答的示范作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砬该尽量多些。所以例题的教学,有必要一改以往教师以讲为主的形式,在注重学生参与的同时,如果能在例题的呈现、分析的策略、师生的互动等方面做出一些适当的变更,将会更加凸显例题的教学效果。课本的制约,例题及解答只能整体给出,体现不到递进性和层次感。以思路

4、分析为主的例题,对于已知条件,可以冇预谋地分步递进呈现,每一个条件的给出,都必定会牵扯到特定的知识点,作为学生都位该奋各自不同的想法,也就是分析思考的路子,这类例题的教学,条件不妨分步给出,每给出一个条件,都让学生尝试思考,在学生分析后,教师再给出自己的分析思路,以供学生借鉴。这样处理主要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改变以往以听为主的模式;二是如果教学时以教师讲解为主,试想:教师的分析一般是有条理性的、冇0的性的、直入主题的、有成熟思路的分析,“先听为主“势必限制了学生思路的展开。而学生的分析有时会漫无B的,甚或误入歧途,所以学生的参与尝试很有必要,即便学生在分析

5、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只要有想法有思路,即使有问题,对学生来说,那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再者,学生先尝试,从学生的想法中,教师有吋也会突发教学灵感,而学生又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借鉴思路、完备分析方法。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很好的体现。类似这样的以思路分析为主的例题,也可以考虑把己知条件全部呈现,而把结论隐藏,出示条件,让学生尝试分析,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种没有固定的结论,据条件分析探索结论,类似开放性的题0。从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这个角度来看,这比例题全部呈现、就题论题的效果要好得多。以培养计算能力为主的例题,教师完全可以撇开不讲,不妨放手让

6、学生来做例题,简短的题0让学生板演或抄题做,教师以点评为主;和生活情境冇关的内容篇幅较长的例题,我常常让学生用练A)本盖上书本上的例题解答,只露出题0,让学生先尝试做,做完后再和书上的解答对比,最后教师再作一些必要的评价和注意点的强调。这样处理的主要0的是注重差异性教学,毕竟学生在理解、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存在差异,理解快的学生一来可以挤出吋间多一些自主性的学习,二来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慢一些的学生也能多一些思考、体会、琢磨的机会,同吋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有侧重地做一些辅导工作。另外这样处理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用好课本的意识。例题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冇利于

7、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冇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能力的提高,例题教学完全可以形式多样。当然真正学好例题还牵扯到方方面面,对于教材所给例题,是否有必要增删,在情境的变更、数据的更改或更新,以及相关变式拓展等都冇必要留意斟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