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ID:247763

大小:1022.80 KB

页数:117页

时间:2017-07-14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井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介休市东北直距21km的张兰镇上梁村、沟口村和沟底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介休市张兰镇管辖,隶属鑫峪沟煤业集团。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设计年产量60万吨,井田面积9.5551km2,开采5号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2.8m,倾角一般小于15°,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属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煤层。根据煤矿资料,瓦斯相对涌出量2.3m3/t,绝对涌出量0.24m3/min,属低瓦斯矿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d,最大涌水量100m3/d。。井田内5号煤层能设计储量22908

2、kt,实际可采储量13814kt。井田为斜井单水平开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固定式矿车设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此设计内容包括共包括10章:1.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与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4.井田开拓;5.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与排水;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经济部分。5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中高硫、特低磷~低磷分、低热值~特高热值的焦煤,主供焦化厂。焦煤煤炭市场紧缺煤种,目前市场缺

3、口很大,供不应求,即使在最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也一直是卖方市场。随着我国化工、冶金工业对此煤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本矿5号煤层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其市场潜力巨大。关键词:鑫峪沟;5号煤层;建矿                        采矿工程学生:2014年5月15日1目录摘要1目录2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4第一节 矿区概述4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6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12第四节水文地质16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23第一节井田境界23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25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28

4、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28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8第四章 井田开拓29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29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33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34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34第二节井底车场36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40第六章采煤方法41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41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41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43117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的接替53第七章井下运输54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54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56第八章矿井提升与排水65第一节矿井提升65第二节矿

5、井排水8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90第一节风量计算90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96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级孔98第四节选取扇风机99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01第十章经济部分104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104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表105参考文献110致谢111117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介休市东北直距21km的张兰镇上梁村、沟口村和沟底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介休市张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6′54″~112°08′16″,北纬37°01′43″~37°0

6、4′30″。该矿南距介休市21km,北距张兰镇11km、北距大运高速公路及108国道10.5km、北距南同蒲铁路张兰站12km;张(兰)~南(窑头)乡镇公路经上梁村直通张兰镇,本矿工业场地位于该公路两侧。井田内各村庄均有简易公路与区外相互连通,铁路货运可到南同蒲平遥发煤站,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117二、地形、地貌及河流井田地处太岳山北部边缘丘陵区,地形地势总体上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缘山梁顶面,海拔1188.48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边缘冲沟中,海拔868.00m,最大相对高差320.48m;相对高差一般

7、97m左右。井田区域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张涧河,属季节性河流,雨季遇集中的较强降雨或矿井排水时出现一定时段的地表径流,自南向北纵贯井田西部,至上梁村北流出井田,向北注入汾河。三、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属北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大陆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少雪寒冷。多年(1972-2004)平均气温为10.4℃,1月份平均气温-5.7℃,7月份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39.6℃(1999年7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24.1℃(1990年

8、2月1日)。多年(1972-2004)平均降水量为415.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以上。年最大降水量为785.4mm(1977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41.71mm(1986年)。一年中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冬季多为西风、西北风,夏季多为东风、东南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