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ID:24777742

大小:7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_第1页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_第2页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_第3页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创伤一区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观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效果来评价其临床疗效。术后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月-3年,平均1年9个月。4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存活良好,1例术后2h发生动脉危象(皮瓣苍白,充盈不明显),导致1/2皮瓣发生坏死,术后2周植皮予以修复。1

2、例皮瓣远端切门裂开约2cm,经换药后II期愈合,未影响患肢功能。1例皮缘2cm坏死,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均存活。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美观。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供区相对隐蔽而不容易影响美观,且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疗效随着交通口益发达,软组织损伤病例在外科也越来越常见,尤以不肢软组织损伤更其。随着对解剖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显微外科学的蓬勃发展及外科医师的不断实践,临床上皮瓣修复软组织

3、缺损成为主流,笔者总结我科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观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效果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2-68岁,平均37.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4例,机器绞伤3例,高坠伤4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小腿软组织缺损,25例合并骨折,8例伴有不冋程度后骨外露,4例存跟腱外露。缺损面积:6.5cm&t

4、imes;9.0cm~10cm×16cm。1.2手术方法术前均用多普勒仪探测供区胫后动脉穿支血流并标记[1-4]。以胫骨内后缘为皮瓣纵轴线,胫后动脉穿支一般在内踝上5〜10cm处,有3-4支较恒定,据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设计皮瓣大小。术中先切开一侧皮肤,在浅筋膜层小心分离,找出术前定位的穿支血管,确定其进入皮肤。然后切幵另一侧皮肤,将皮瓣由远至近紧贴深筋膜层向穿支血管游离,当游离至距离穿支血管lcm处切开深筋膜,可发现胫后动脉穿支,找到较粗一根作为血管蒂。然后细心地向近端前缘切开,牵开穿出点周围深筋膜,游离出所需长

5、度的穿支血管蒂,将皮瓣游离仅带穿支血管与肢体相连,以该穿支为轴,将皮瓣旋转,覆盖创面,供区植皮打包。固定双小腿。1.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随访,随访吋间为10月-3年,平均1年9个月。4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存活良好,1例术后2h发生动脉危象(皮瓣苍A,充盈不明显),导致1/2皮瓣发生坏死,术后2周植皮予以修复。1例皮瓣远端切U裂开约2cm,经换药后II期愈合,未影响患肢功能。1例皮缘2cm坏死,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均存活。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质地柔软,颜色满意,外形美观。2.讨论皮肤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

6、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小的损伤一般可自愈,较大的损伤如大的皮肤破损一般需要植皮修复。肌皮瓣由于修复面积大,可以充填人的软组织缺损,关闭创面,并且肌肉充足的血运,自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就成为修复大的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方法,因此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师发现过人的肌皮瓣使供区也会冇功能和外观损伤,而II可能影响修复部位的功能和美观。如修复冋侧小腿中下段组织缺损一般选用小腿腓肠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7、的:皮瓣转移后皮瓣臃肿,影响美观,且对下肢功能奋一定影响[5],冇吋因静脉冋流障碍而导致皮瓣存活率低,蒂部宽人,旋转困难,对手术条件及技术操作有较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的局限性,小腿腓肠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般不易广泛开展于临床。在肌皮瓣的基础上,Kroll和Koshima等最早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6-7],提出只要保留穿过肌肉的营养血管,皮瓣同样成活,颠覆了过去认为肌肉是肌皮瓣成活必要条件的传统观念。胫后动脉共发出6〜8支肌间隙穿支,小腿部穿支多呈扇形分布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般均有向上、下H行程较长、口径较粗的升降支相互纵向

8、吻合,组成小腿内侧及后部营养血管链的各穿支既粗大且恒定,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血供基础。所有胫后动脉内侧皮穿支中,常以位于小腿中、下1/3交点处之穿支最粗大约0.9mm,整个小腿内侧血管链的上中2/3均为真性吻合,因此胫后动脉穿支供血能力强人。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作为下肢软组织破损的优势还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