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ID:24801662

大小:8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6

寓言四则教案 _第1页
寓言四则教案 _第2页
寓言四则教案 _第3页
寓言四则教案 _第4页
寓言四则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言四则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寓言四则教案[寓言四则教案]寓言四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寓言四则教案。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

2、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4、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

5、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教案《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

6、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7、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