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

ID:2480494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_第3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及脉压【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指数(PPI)。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及PP的相关性显著。结论PPI及P

2、P是高血压病患者CHD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Correlationbetedin164cases(QCA)toacquirecoronaryarteryscore(CSS).Brachialsystolicbloodpressure(SBP),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andpulsepressureindex(PPI)easuredbysphygmomanometer.ResultsThedevelopmentof

3、CHDinpatientsportantpredictorsfordevelopingCHDinessentialhypertensionpatients.【Key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疾病。1.2方法(1)冠状动脉造影: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选用4个体位:左前斜+头/足位,右前斜+头/足位。右冠脉造影选用3个体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正位+

4、头位。以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中1支或1支以上直径狭窄≥50%作为CHD的诊断标准。(2)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oronaryarteryscore,CSS)[1]:主要指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中任何1支发生狭窄,计分方法为0~25%狭窄为1分,26%~50%狭窄为2分,51%~75%狭窄为3分,>75%狭窄为4分;若1支血管有多处狭窄,则以最狭窄病变作为该支血管狭窄分数;若多支血管有狭窄,则将各支血管狭窄分数累加,即为该患者冠脉病变计分。计算CSS:1组

5、CSS评分2~4分,2组CSS评分5~8分,3组CSS评分9~12分,4组CSS评分13~15分。(3)外周肱动脉SBP和DBP测量:入院当天采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以标准外周血压测定方法测量,并计算PP(PP=SBP-DBP)及PPI(PPI=PP/SBP)[2]。(4)入院当天晚餐后禁食,次日晨空腹抽上臂静脉血检验血脂、血糖,血脂指标(单位均为mmol/L),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1.3统计学方法以冠脉病变为因变量,以年龄、SB

6、P、DBP、PPI、糖尿病病史、LDL-C、HDL-C和TG等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均数的两两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CHD的患者124例,男79例,女45例。2.2两组患者各指标统计结果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的CSS、PP、PPI等指标显著高于不合并CHD患者,见表1。表1两组间CSS及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2.3单因素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见

7、表2。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CSS均与性别、DBP、PP及PPI等因素相关。表2冠心病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3讨论血压的组分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通常认为,收缩压与脉压是反映脉冲式压力负荷指标,而舒张压与平均压则为反映持续性压力负荷指标,前者主要取决于心室射血和大动脉的弹性,后者与外周阻力关系更为密切。BeosA等发现脉压水平升高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死亡危险上升了9%[3]。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50~60岁以后,脉压水平的升高反映了

8、动脉僵硬程度的逐渐进展。大动脉僵硬度的增高是源于其弹力薄板层的断裂和破裂、管壁中胶原与弹性蛋白比值的改变以及钙的沉积,同时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关[4]。本文通过对164例拟诊CHD并行冠脉造影的高血压病患者的CSS与其中PP、PPI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CSS与其PPI及PP的相关性显著。杨鹏麟等的研究证实[5]:PPI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PP(P<0.0001),且二者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即PP大者PPI相应的也大,反之亦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