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

ID:2480544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_第1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_第2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近期在我校如何打造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调研中,很多教师在自我反省的前提下普遍认为学生课前调查不充分是导致课堂低效、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课前调查探究作为联系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纽带,逐渐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前调查体验中,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在情感的交融中打造课堂的高效,让课前调查成为扬起“课堂高效”巨船的风帆。下面就我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供大家商榷。一、引领以“法”----授之以渔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调查的开展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去调查,去操作。而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学习需要,让学生事先搜集、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获得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引领学生掌握课前收集资料的途径及方法,学生得以“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前调查的实效性,才能让学生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1.调查内容问题化面对空洞而广泛的调查内容,学生在课前调查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调查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可具体操作、又互有联系的小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这样做有据可依,有序可循

3、,具有极强的指向性。比如在教学《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之前,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针对学校的不足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进行课前调查、体验,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于是我把调查内容改成系列化的小问题:①请同学们课下了解我们学校有哪些景点、有哪些教学设施及取得了哪些的荣誉?②调查了解我们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③你打算为学校做点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调查目标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学生就能很清晰的从隐性的教育环境、显性的教学设施、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三个方面对我校进行调查,并且从这三个方面寻找不足并为我校的发展出力献策。2.内容

4、呈现表格化学生在课前调查中经常发生不会记录或记录杂乱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化笼统为清晰的功效。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交通带来的问题》时,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遇到的交通问题,课前,老师专门制作了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道路的交通情况。如下图: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小组:负责人:时间:(17:00——17:10)统计人统计数量发现的问题1、2号:汽车:3、4号:摩托车:5、6号:电动车、自行车:表格呈现的调查内容既有分工又有数据记录,而且还有问题,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学生觉得调查并不困难了,自然就

5、乐意去坚持了。从学生课上汇报的调查结果看,学生的调查充分、集体、真实,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通过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更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23.调查形式小组化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不管是品德形成的归宿还是途径都需要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课前调查虽然可以从网络、调查、书

6、籍、咨询等等多种途径入手,可是由于学生家庭状况及个人交往能力的不同和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的差异,有时候会出现课前调查的不充分、不完善等情况。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调查的形式,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实效资源共享,提升课前调查研究的有效度。在活动前,教师帮助学生根据性格、性别、学习状况、语言表达、家庭背景、住址等搭配成固定的学习小组,推荐出小组长,然后在每一个教学主题之前,将涉及到的内容、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等告诉组长,组长再根据每人的特长、优势分工合作。调查前学生之间根据调查主题经过讨论、取舍等,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之后,组长进行汇

7、总整理,由于有了组长的监督作用,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实践证明:只要课前调查小组化形成习惯,在以后的活动中即使没有老师布置,因为学生之间已经经过了思考与沟通,彼此之间拥有了理解和默契,在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点即通的效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4.内容筛选典型化学生调查的材料良莠不齐、比较杂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不知道取舍,除了读材料还是读材料,课堂活动并不实效,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甄别、选择适合于活动的典型资源,而不是采取拿来主义全部吸收。二、调查展示——体验成功课前调查是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初步探索,而在课前调查之后就应该打造一个给予

8、学生充分地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课堂展示交流中再次体验、在内化提升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