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ID:2481109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1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2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3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一种思维形式,正确诱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进而理解、深化和运用概念,是整个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

2、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的这种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选择题选不全,计算题审题时,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解题效率低下。可见,建立

3、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运用数学方法时,应注意避免概念混淆4  数学和物理是两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学科,我们经常运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如加速度、向心力等都有定义式和数学表达式。在物理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学公式只保留了物理量间纯数量运算关系,物理学中的表达式,除表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这是跟数学不同的。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概念时,有些学生由于对物理概念缺乏本质的理解,忽视条件,用单纯数学的观念来看待物

4、理公式,以致产生一些自相矛盾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跟半径既成反比,又成正比呢?”产生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忽视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条件,对于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数和理的结合上去理解,弄清楚它们的内在联系,不能过分追求解题技巧而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甚至引起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混乱。  三、巧妙诱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概念的形成遵循“具体――抽象――再具体”的过程,高中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提

5、高,但学习中仍脱离不了形象思维,为了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首先必须使他们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4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规律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引出实验结论,再对结论进行总结论、推理、概括出来的。借助实验诱导学生形成概念是常用的方法,但实验应力求新奇、惊险、富有感染力。比如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

6、多大?让学生感受,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此时,老师诱导学生从现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问题核心,最终揭开秘密的“面纱”,求得问题的解决,这样,“加速度”的方向概念在学生头脑中便形成了。  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一)用比较法和类比法深入理解概念  建立概念后,由于概念之间的相互干扰,会影响新概念的掌握,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比较,从表面上很相似的事物之间看到他们本质上的

7、差异点,就能更好地分清和理解概念,例如功和能的异同,一个是过程量,一个是状态量。  对于一些陌生的、抽象的物理概念,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从一类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相应特征的存在,能非常有效地加速认识进程。如电学中库仑力公式和力学中万有引力公式都是关于r的平方反比,所以关于两者的做功、能量公式就可以互相类比得到,不必具体计算,化难为易。  (二)通过应用,深化、巩固概念  概念教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概念,并在应用的过程中深化和巩固,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概念运用的机会。针对“加

8、速度”4的概念,利用下列问题进行应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在距地面1.2k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加速度”概念解释上述现象,从而加深理解“加速度”的内涵,巩固概念。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