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ID:2481629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_第1页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_第2页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_第3页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_第4页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2、第1 一、过去五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背景有什么特点    199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方面大的转折。    一是在总量关系上从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的失衡成为供求关系的常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生产领域、供给领域转移到了需求领域、消费领域。这种变化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1999年,中央已经提出明确判断,短缺已经过去。200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出,扩大内需应当成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二是在改革层面,局部经济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原有体制遗留和前期

3、改革措施不完善导致的矛盾在这一期间集中显现。例如两种就业制度的并轨、纠正“拨改贷”留下的问题等。过去几年陆续实施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债转股”、“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政策本质上都是在理顺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    三是在对外开放上,前期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受惠于“开放”的阶段已经转变为需要重点应对外来竞争和防范外部风险的阶段、更大程度上支付开放“代价”的阶段。    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的挑战、欧洲等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浪潮,一直到近期石油安全问题再次尖锐等,都体现了这一

4、变化。    二、过去五年经济政策的效力如何    在过去五年中,在多方面矛盾集中释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主要经济:关系总体协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民经济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这样一个局面是实属不易的。其中,过去五年来的经济政策体系在左右大局、调控总量、协调矛盾、应对危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就经济发展看,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在于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强力的扩大内需政策保持了国民经济在高增长区间的稳定运行。从1998年起,我国学术界的一个有趣的争论是,中国是否进入了“通货紧缩”。因为“规范”

5、的通货紧缩应当是经济负增长与物价负增长并行。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虽然在大多数时间内物价呈现为负增长,但国民经济仍稳定地维持在较高增长区间运行。这种物价与经济增长的背离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坚决地贯彻执行了扩大内需的政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从1993年到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呈现出了连年下滑的明显态势。是1998年“确保经济增长8%”的政策挽住了这种不良势头。再加上此后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我们才有了过去五年的稳定增长和过去两年的中国“一花独秀”局面。    二是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明显升级,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

6、、社会服务业等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就产业结构来说,过去五年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九五”后半期的三年和“十五”迄今的两年。前三年重点在淘汰过剩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组织。“关井”、“限产”、“整治五小”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后两年的重点在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带头产业。2002年我国的家电业在财务状况、国际市场、技术升级、产权改造等多方面都实现了明显“突围”。2001年时人们还在为彩电的全行业亏损担忧,但2002彩电的出口和盈利状况已经成为人们讨论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例证。整个“九五”期间中国的汽车业都面临供大于求的

7、明显失衡。但2002年成为了中国的“汽车元年”,汽车产量、销量的增长都达36%,其中轿车产量增长50%以上。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五年前交通部最好的公路专家都不敢想象,今天中国会拥有2.8万公里高速公路,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排名第二的国家。目前全国有二十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地铁或城市轻轨。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已经在很多地方进入战略规划。大中城市的规模扩张实际上是我国“十五”期间实现为“一花独秀”的主要支持因素之一。    四是城乡人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过去五年,我国不仅实现了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值得

8、一提的是,观察人民收入不仅要看工资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等,还应当注意到很多非货币收入和制度性保障的改善。例如城镇职工的节假日闲暇时间大大增加,城市普遍实行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费制度等。    五是在国际竞争中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从1999年中美之间签订了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定起,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是,很多人们担心的产业正在显现出新的潜力。2002年中国的大宗农产品不仅没有被国际竞争者征服,反而出口增长达12%。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投资势

9、头正如火如荼。“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争论反映着,全球有限的就业岗位正在被争取配置到中国来。实际上,过去五年中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在国际油价大幅动荡的背景下也显现出了相当高的抗风险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