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ID:24821314

大小:6.2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1-16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_第1页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_第2页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_第3页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_第4页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污水治理基本方法一、污水的物理处理二、污水的化学处理三、污水的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一般以悬浮态、胶体和溶解态三种形态存在。污水物理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悬浮态和部分的胶体,因此污水的物理处理一般又称为污水的固液分离处理。污水的化学处理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其处理对象主要是无机物质和少数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污水的物理处理:一、污水过滤分离处理1.格栅与筛网2.粒状材料过滤二、污水的重力分离处理1.沉淀分类2.沉砂池3.沉淀池悬浮固体受到一定的限制,污水流动而将悬浮固体抛弃,其固液分离效果取决于限制固体的过滤介质。根据过滤介质(材料)的

2、不同,过滤分为粗滤、微滤、膜滤和粒状材料过滤等四种类型。粗滤是用格栅、筛网等,截留污水中较粗的悬浮(漂浮)固体;粒状材料过滤是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采用的过滤材料一般称滤料,它们可以去除几十微米到胶体级的污染颗粒。一、污水过滤分离处理微滤截留污水中0.1~100μm的悬浮固体,如一般采用的微滤机筛网尺寸在15~65μm之间;膜滤则采用各类人工膜作为过滤介质,其推动力主要是压力差和电位差。污水处理中利用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法有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等,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有电渗析(ED)等,它们可以去除污水中呈溶解态的污染物质。粗滤、微滤等

3、过滤因污染物都被截留在过滤介质的表面,所以又称表面过滤(surfacefiltration);而粒状材料过滤时,污染物可以深入到过滤介质的内部,所以又称深床过滤(depthfiltration)或滤层过滤。表面过滤的机理比较简单,它是在各类动力条件下,通过过滤介质(栅、网、膜)孔隙对悬浮固体的阻截作用而形成固液分离。深床过滤去除悬浮固体的机理比较复杂,它涉及到随水流流动的固体颗粒如何脱离水流流线而与滤料表面接触,即迁移机理;以及粘附机理。(一)格栅与筛网格栅与筛网,属于污水固液分离处理的粗滤,也是污水的预处理。所谓污水的预处理是指污水在进入主体处理构筑物之前的处理

4、过程,所以预处理又称前处理。格栅和筛网是安装在泵房集水井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前端的一组平行栅条或筛网,主要用以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和粗大的悬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选用栅条间距的原则: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1格栅的构造与分类2-2格栅分类特征格栅名称说明按格栅

5、间距分粗格栅栅条间隙>40mm细格栅条间隙l0~30mm密格栅栅条间隙<10mm按清渣方式分人工清渣格栅主要是粗格栅机械清渣格栅机械清渣表2-1格栅的分类GL型格栅除污机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上海嘉定水质净化厂曝气沉砂池前细格栅3筛网筛网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化纤等类的工业废水处理。近年城市污水处理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筛网。主要优点:可截留所有对后续处理构成困难的纤维状污染物,减少后续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可截留大颗粒的有机污染物,减小初次沉淀池的污泥量,有时为有利于脱氮除磷还可不设初沉淀池,同时,还可使后续处理中的污泥更均质,既利于污泥的农用,也利于污泥消化,使消化池浮渣

6、盖的形成减轻。筛网按网眼尺寸分为粗筛网络(≥1mm)、中筛网(1~0.05mm)和微筛网(≤0.05mm),城市污水处理中,常采用粗、中筛网。作用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的回收型式振动筛网水力筛网筛网(二)粒状材料过滤在水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采用的过滤材料一般称滤料。过滤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或胶态杂质,特别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细菌等,对BOD5和COD等也有某种程度的去除效果。多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包括中水处理。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过滤是由过滤池实现的。某些炼油厂,在含油废

7、水经气浮或混凝沉淀后,再通过过滤池做进一步处理。1过滤机理2滤池的分类3滤池的构造1.过滤机理过滤过程是:当污水进入滤料层时,较大的悬浮物颗粒被截留下来,而较微细的悬浮颗粒则通过与滤料颗粒或已附着的悬浮颗粒接触,出现吸附和凝聚而被截留下来。一些附着不牢的被截留物质在水流作用下,随水流到下一层滤料中去。过滤池分离悬浮颗粒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其机理一般分为三类,即迁移机理、附着机理和脱落机理。2.滤池的分类(1)按滤速大小,可分为慢滤池(<4m/h)、快滤池(4~10m/h)和高速滤池(10~60m/h);(2)按水流过滤层的方向,可分为上向流、下向流、双向流、径向流

8、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