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ID:2483254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_第1页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_第2页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_第3页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_第4页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时代感是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简言之,就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英雄模范、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等。  今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四川卷、陕西卷、江西卷等,是以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为作文题的。这几个高考作文命题都有着“事件的共知性”、“立意的共识性”和“真情的共鸣性”等特点。综观考生作文,在思想深度、谋篇布局、语言表述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又是时代感强的材

2、料作文写作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因此,在高考作文得分5要素的要求下,培养学生深度挖掘材料新意,选材、组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  洞察材料,提取新意  以全国Ⅰ卷为例,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好它仍需深度挖掘。如果没有新思想、新见解,人云亦云,自然会显得平庸。从全国Ⅰ卷作文材料内容表面来看,有诸多立意,整理归纳,无外乎“时间”“生命”“人性”“团结”“支援”“互助”“奉献”几个角度,据此立意诚然是对的。但透过字面看字里,生发开去,从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处来思考,结合这次抗震救灾所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可立意为:爱心无国界,人要担当责任;地可震,心不可撼

3、;人祸胜于天灾,90后是享乐自私的一代吗?等等,这样的立意恐怕能够更胜一筹,高考辅导《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精心选材,寓理于事  在材料的选取上,以总书记、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不带枪支进入灾区,教师为学生开启生命之门,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等事实,与其他国家的灾情发生进行对比分析,一样灾难两样情,这样立意更为坚实,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歌颂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情怀,如台湾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人义演捐助,明星赶赴灾区慰问;或针对媒体过分追踪报道的“可乐男孩”“灯光女孩”“敬礼娃娃”等现象,论述不要制造“灾难童星”的道理;或就地震中岿然不动的刘汉希望小

4、学,论证只有杜绝“豆腐渣”工程,才能希望永在的观点等。总之,在写作中,按照熟悉的生活“细节”和“感悟”这两个标准去佐证自己的见解,不生搬硬套例子,而要使所举的例子和引发出来的观点水乳交融。举例不宜太多,可在文章的第二三段举三四个例子,最好能形成对比,点面结合。另外,举例应当生动、真实,尽量简洁。  开展必要的作文训练  针对时代感强的材料作文,要想不落入平庸之列,就要在立意新、构思妙、感情真、语言活上下功夫。记叙文应多训练穿插回放式、对比映照式的写作方法;议论文主体部分应着眼于横列式、纵贯式、递进式的写作方法训练,以使内容丰富,说理有力度。论证手法注重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

5、方法,以增加语言的活力,使观点更加鲜明。文体宜以议论散文训练为主,使行文放得开、收得拢,灵活自如。这种构思既能应对高考所需,使行文脉络清晰,又可杜绝假大空的“新八股”文风。  “新八股”文章表现为段落杂乱无章,分论点后即引用例子,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点和例子之间过于分离,结尾处本该放在一起的话却往往一句一段,语言贫乏,而这样的分段却没有任何意义。  采撷精粹富有哲理的语言  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想象、推理和论证等手法,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的能力。  所以,面对一则既揪心又感

6、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材料,考生不能仅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而是要运用掷地有声的语言感染他人,发诸真情,把语言这个思想的外衣整饰得漂亮些。要做到这一点,平日里要多留心经典名句,多强化排比、仿句功夫的训练,多领会练字炼句、平中见奇的妙处。长此以往,一定能够文有意蕴,言之有物。时代感强的高考材料作文写作要领2  第2篇中南大学校长:不能因时代发展而否定211、985  〖预览〗  国内首台路由器发明者、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曾经的国务院教育部的官员、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这些头衔在中南大学(分数线,专

7、业设置)校长张尧学心目中却没有一声”老师“来得满足。对于外界抨击”211“、”985“工程所造成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他表示:“在当时的环境和当时的条件下,做了当时该做的事”,“不能因为时代发展,就否定了当初的成果”。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资料图)  高校建设“双一流”不是突击手段  南都:今年初,教育部发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你认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尧学:我认为,“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就是扎根祖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党的领导,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