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德”论研究

《易传》“德”论研究

ID:24834877

大小:6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6

《易传》“德”论研究  _第1页
《易传》“德”论研究  _第2页
《易传》“德”论研究  _第3页
《易传》“德”论研究  _第4页
《易传》“德”论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传》“德”论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传》“德”论研究摘要:“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范畴。因此,系统考辨“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易传;德论;哲学;伦理 On“virtues”mentedinYiZhuanAbstract:“Virtue”intheideologicalsystemofYiZhuanisnotonlyanethicalcategoryreflectinghuman'ssocialcodesofconduct,butalsoaphilos

2、ophicalcategoryconnotingdevelopmentlaasterYiZhuan'soverallideologicalsystembysystematicallyexaminingtheimportanceof“virtue”inYiZhuan.Keyentariesonvirtue;philosophy;ethics通常人们把“德”视为一个控制、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但是,从发生学角度来看,“德”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出现的,其内容涵盖了包括天地人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只是到了战国以后,“德”字才逐渐沿着哲学和伦理两个方向发展。在

3、“德”字演化发展的这一过程中,《易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查,“德”在《易传》中共出现了73次。这73个“德”主要是在三种含义上使用,一是作为物质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德”,二是作为社会伦理规范的“德”,三是作为统摄整个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最高范畴的“德”。系统考辨并阐释“德”在《易传》中的这三层含义,对于充分认识“德”范畴的演进历程,全面把握《易传》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作为物质自然界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德”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自然界,古人称作“天”或“天地”。相应的,我们所说的物质自然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古人叫做“天道”或“天德

4、”。因此,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德”的内涵绝不仅仅囿限于狭隘的伦理圈子中,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哲学意蕴。“德”所具有的自然规律的内涵,早在《尚书》中就有了萌芽。《尚书·大禹谟》云:“惟德动天,天远弗届。”〔1〕《皋陶谟》云:“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大禹谟》云:“好生之德,洽于民心。”都与“天德”具有密切的关联。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玄德”、“上德”、“孔德”〔2〕等概念,其基本含义也往往同物质世界的规律与法则联系在一起。《庄子·天地》则明确提出了“天德”〔3〕这一概念。《易传》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儒家作品,但它谈天道、论天德,明确地把“德”同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

5、展规律联系在一起。《易传》作者把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称作“德”。《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崔憬解释说:“言圣人行易之道,当须法天地之大德,宝万乘之大位,谓以道济天下为宝,是其大宝也。”〔4〕俞琰《周易集说》曰:“天地以生物为德,故人以天地之德为大德。”〔5〕可见,依照一定的原理和法则生化万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这种物质世界生化不已的大德,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拿天(干)和地(坤)来说,其生化万物的功能又各不相同。拿天(干)来说,其德有四:元、亨、利、贞。朱熹《周易本义》曰:“元者,生万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与人

6、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6〕因此,元、亨、利、贞四德实际上说的是物质自然界产生、发展、壮大的一个完整过程。拿地(坤)来说,其德应为“柔”、“静”、“方”等。《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俞琰《周易集说》解释说:“天属乾阳而刚,坤卦六爻纯乎阴柔,是为至柔。动则复为乾阳而刚,故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坤虽动而生物,

7、其体本静。坤卦六爻,纯乎阴静,是为至静。唯其至静,所以其德方正而截然不易,故曰至静而德方。”汉人荀爽曰:“坤性至静,得阳而动,布于四方也。”(《周易集解·坤卦》)〔7〕《易纂言》曰:“坤体颓然不动,故曰至静;然其生物之德,普遍四周,无处久缺,故曰‘方’。”在这里“德”亦做规律之意,指能周遍四方,普及万物的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变化发展规律。由于有了干,坤才能尽显坤之本质。《系辞下》曰:“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乾坤并不是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易传》认为只有阴阳规律相合,乾坤之刚柔性质才得以展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