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4842572

大小:68.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荣成市中医院山东荣成264300摘要:目的:探讨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木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肩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井计7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温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7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的方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肩背肌筋膜炎;刺络拔罐

2、;温针肌筋膜炎是导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的疾病,易引起患者颈肩部、腰部等部位疼痛不适,甚至出现局部功能障碍[1]。肌筋膜炎的发病率较高,病情易反复,尤其是当前,久居空调房、长期伏案工作、久视电脑的人群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肌筋膜炎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加且年轻化的态势。近几年,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且取得一定效果。木组研究中,采用刺络拔罐结合温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肩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70例,患者中,男性

3、4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40.8±5.1)岁。患者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1&plUSmn;l.l)年。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等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患者取俯伏坐位,取肩井、肩中俞、附分及曲垣等穴位,常规消毒,采用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轻捻缓进,患者冇麻胀感,针下得气后,留于适当深度,于针柄上加置艾柱,行温针灸,艾柱后,去灰取针,隔天进行一次。针灸后6h,后方可洗澡。治疗组患者在温针治疗的基础上

4、,加用刺络拔罐治疗。患者取俯伏坐位,确认局部明显压痛点,常规消毒,采用无菌七星梅花针,重叩出血,范围应小于火罐U。采用闪火法给予吸拔,lOmin,出血量在5〜10ml,每次拔罐不宜超过4个,隔天进行一次,与温针交替施行。刺络拔罐后注意保暖,治疗当前避免使用冷水或直接对空调吹风。拔罐时如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小水泡不必刺破,任苏自然吸收,或给予洒精棉球敷于水泡周围,促进吸收,大水泡可采用无菌针灸现在,放出水液,采用酒精棉球平铺水泡处,纱布包敷,4h后自行取下。全部患者10次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1.3纳入病例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标准

5、[2】。治愈:患者肩背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压痛感及条索状物;有效:患者肩背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自如,无压痛感,条索状物基本消失;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处理,P<0.05具冇明显差异。2.结果给予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发现,治疗组总奋效率为94.3%,对照组7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组(P<0.05),详见下表1。3.讨论肌筋膜炎又称肌筋膜痛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患者表现为身体局部慢性肌内疼痛,伴一个或多个触发点产生软组

6、织损伤病[3】。肩背肌筋膜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且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肩背肌筋膜炎常见于发生损伤之后,或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后,易受凉或天气变化而诱发。近几年,肩背肌筋膜炎的发生率呈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病情加重时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几年,中医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认为,肩背肌筋膜炎与“痹症”范畴,其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均奋密切关系。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血亏虚,是痹症发生的基础,标实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或瘀血、痰饮等内生病理,是其发生的诱因[4】。针灸、推拿、拔罐等都是治疗痹证的主要方法,在针灸及艾灸的基础上形成的温针是

7、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多见于治疗寒湿型症状。采用艾灸条加热在毫针的基础上,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针刺的物理刺激作用联合温热的效果,热感直接导入人体经络,可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调和气血,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认为,痹证发生为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拔罐具有负压吸附的作用,可改善气血运行状态;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拔罐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及紧张[5]。但是,B前临床治疗肩背肌筋膜炎较少单独使用拔罐疗法,而是与其他疗法,如走罐、刺络等综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其中,刺络拔罐是拔罐疗法与刺络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