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制造”之痛

“重庆制造”之痛

ID:24844001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重庆制造”之痛_第1页
“重庆制造”之痛_第2页
“重庆制造”之痛_第3页
“重庆制造”之痛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制造”之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制造”之痛借助于投资拉动,重庆的经济出现了一种表面的快速增长与繁荣,它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重庆工业化水平低下的现实。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于最近成功研制出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胶囊内窥镜,顿时成为传媒与各大医院、代理商追捧的对象。谈起研发过程,该公司老板大发感慨:所有的高级人才只有从国际公司和海外挖回来,所有的研制设备都只能从沿海或海外进口,连一般的加工本地的质量工艺水平也达不到要求。这不仅是因为胶囊内窥镜这一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而且证明了重庆的产业环境实在太差。工业化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现代化不能绕过的必经阶段

2、,而且这个阶段是最为艰难的阶段。然而,正是因为实现工业化的艰巨性,使得不少地区的官员对工业化这一课题采取了回避或者忽略的态度。花中央政府资助的钱来架桥修路,这样的事谁都会干,但是要把一个地方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却是地方政府官员们普遍感到头疼也难以实现的目标。6月17日、18日的重庆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的主题是推动重庆实现新型工业化,会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首次提出了“5444”总体思路,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似乎清晰起来,重庆的官员们开始热衷于“工业拉动”了。按照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的解释,“5444”即“努力实现五大发展目标、集中力量发展四大重点

3、产业、切实抓好四大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四大保障措施。”其中的五大发展目标是:努力使工业总量、工业集中度、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就业水平五大指标显著提升。具体讲,就是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3.1万元/人年提高到11万元/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5吨标准煤。目标看上去很美,然而稍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重庆制造”的三大痛处:一是缺乏完整的产业链。重庆高新区的一位官员表示,从营商成本来讲,重庆比起沿海地区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重庆的产业环境却很差,没有真正形成若

4、干个配套完善的大产业链,相关的原材料供应、零配件加工能力都跟不上。更为严重的是,市里的高层领导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重庆的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工业企业的规模大多数都是小打小闹。二是人才奇缺。一方面,人才叫待遇过低,另一方面企业老板总是感到人才资源不足。据统计,在重庆市每万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94人,在全国排第25位。不仅高新技术人才难觅,就是普通的技工也十分难求。资料显示,去年底,重庆市共有各类工人500万人,其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60万人,占总数的12%O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更小,只有总数的2%,低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三是低

5、效高耗。据最新统计,2003年,全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69万元/人,而重庆市分别为129.7和5.6万元/人。而从能耗来看,目前我国的能耗本身就处于高位,每万元GDP所耗能源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而重庆与全国来比较,可谓处于“超高位”,2001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全国平均水平为2.05吨标准煤,重庆市则为3.28吨标准煤。在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上,重庆市长王鸿举认为,重庆工业增加值10年要翻两番,必须保持每年增长14.8%,的速度。从2001年以来,重庆市的工业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所以王鸿举信心十足地表示翻两番的目标可

6、以实现。纸上谈兵易,要真正实现重庆工业的复兴又谈何容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