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ID:24849369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_第1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_第2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包头金氏中医肾病医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右发热(>38°C)、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

2、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存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

3、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n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巾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4、(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2.置管后。(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1)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2)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

5、,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4)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5)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6)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