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ID:2485454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_第1页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_第2页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_第3页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_第4页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第三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

2、分析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设计理念(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

3、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再回到生活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2.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能力性目标:1.尝试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情感性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

4、果的情感。2.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常见脊椎动物、常见鸟类和常见昆虫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和一些动物图片。学生则课前查询书籍、网站等,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关注“身边事”(1)观察鸡、鸭等动物(或标本),思考:都属于家禽,为什么喙和足有很大差别呢?(2)观察家兔、蝙蝠、鲸等动物图片,思考:都属于哺乳动物,为什么体型和四肢的区别很大呢?出示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启发学生在

5、观察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些同类动物的体型或某些器官却有很大差别呢?从而导入新课。了解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学生自学“技能卡”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补充并总结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要伤害动物或损坏标本。观察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1)分组观察,描述动物的形态特点,互相补充。(2)观看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3)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各组的观点。(1)出示观察材料,

6、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观察常见鸟类的喙和足(1)分组观察,结合课本插图,比较不同鸟类的喙和足有什么区别,互相说出,互相补充。(2)观看常见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3)分组讨论总结:鸟类的喙和足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

7、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表达各组的见解。(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学生重点对比观察喙和足的特点。巡回指导,参与观察,适当补充,答疑解惑。(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为主,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观察常见昆虫的口器(1)练习使用放大镜。(2)使用放大镜分组观察,说出不同昆虫的口器特点。对照课本插图,讨论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