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发展史

ID:24854604

大小:17.42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8-11-16

中国家具发展史_第1页
中国家具发展史_第2页
中国家具发展史_第3页
中国家具发展史_第4页
中国家具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家具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家具的发展史中国家具的发展史家具发展进程中的四种风格1早期家具(周代至南北朝)2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3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4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早期家具(周代至南北朝)中国家具是从低到高逐渐演变的,它最早起源于"席地而坐"的席,逐渐发展到"垂足而坐"的坐具。最早最原始的家具是坐卧铺垫用的席,人们日常生活或跪或盘腿而坐,配以低矮的家具。这时候,为了阻挡风寒,是用帷幕围起而成为室的。汉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漆木家具,漆案和漆几是普遍使用的家具。在汉代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到了汉代,一种供坐卧的家具--

2、--榻,已经被广泛使用。这时候,屏风代替了帷幕,但几和案依旧盛行。东汉时,桌子出现,形状与现代方桌类似。汉末,胡床传入中原,两木相交叉,床面用绳索连成,开合自如,携带方便,很象后来的交椅,又象今天的马扎,这可能就是椅子的前身。魏晋以后,因房屋增高,居住面积加大,家具也相应加高,种类日益繁多。晋代的床已与今天相差不多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令西方人称奇的巧夺天工的榫结构,在战国时代就大局初定,并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沿用至今。彩绘猪形盒·战国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3、。《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图中的俎为四条腿。彩绘鸳鸯盒·战国·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它巧妙地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具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漆案·战国·(图)此漆案案面光洁,中心部分无饰,四周饰以水涡纹。案有四腿,腿下横木承担漆衣箱·战国·(图)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云气纹漆案纹饰·汉这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

4、碗倒斜,流汁溢出。木几·汉汉代的几比较少见。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托角牙子方榻·汉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漆案·汉(图)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举案齐眉”的故事中所说“案”,就是这种矮足案。图中的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幕,长方形,矮足高20mm。琴几·汉此几为明代刻本中的插图,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几类家具形式提供了一个参考形象独坐榻·汉(图)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敦煌285窟西魏壁画。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料

5、来看,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椅。菩萨呈垂足而坐状,从此时起,垂足坐姿产生。围屏·东晋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床榻·东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隐囊·北魏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洁浮雕像。隐囊是放在床上,供人后靠垫背之物。莲花墩·北魏后世坐墩大都由此演变。装饰上的特点反映出魏晋时期佛教流行。此类高型坐具只在少数贵族和僧侣中使用,尚未普及。胡床·北齐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胡床由西域少数

6、民族传于汉地,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这是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带托泥大榻·隋方桌·唐(图)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隐囊和琴几·唐(图)见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图中出现的隐囊和琴几是当时常见的家具。大部分人仍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带幔帐床·初唐(图)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富丽华贵,坠以彩穗装饰,精致的编制坐垫,既美观又舒适。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壶门案、腰圆凳·唐(图)唐代大画家周昉的《宫乐图》,图中表现出盛唐贵族妇女

7、宴乐景象。食案体大浑厚,装饰华丽;腰圆凳也称月牙凳,符合人体功能。长条桌和长条凳·唐(图)唐代家具在造型上别具一格,这种大型桌、凳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盛唐时期社会繁荣,餐饮娱乐业盛兴,配套家具需求量很大。腰鼓形圆墩·唐(图)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王家坟。这种坐墩与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坐墩极为相似。沈从文先生认为这种圆墩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长桌和长凳·五代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的另一个局部,可以看出此时的家具造型与装饰逐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