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ID:2486462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角色互换使其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演主角,学生演配角,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学生能讲语文课”。学生也能讲历史课。师生通过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写出教案后,让学生登台讲课、板书,学生有新鲜感,比教师独占讲台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讲课

2、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听课学生或想从“小老师”的讲课中发现长处来发展自己,或想从中发现知识的疏漏之处来警示自己,全班同学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  让学生出题互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出题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阅资料,反复思考。从而也达到了复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出题过程中既是复习、整理、总结、吸收、消化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学生互改作业、互阅试卷,如同桌交换改或小组讨论改。成立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批改要求,组长的主持下作“示范作业”4,集体批改。指出作业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大家发表意见,给予评价。可以使他们取人之

3、长,补己之短,提高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从鉴别别人的错误和正确中吸取经验教训。  二、质疑问难促其动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矛盾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不要只讲给学生,灌给学生,把一切都给学生嚼烂,而要质疑问难。如教学《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了,而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失败了?”激发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到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小修小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国情出发,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比较中苏改革,得知要会主义方向,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改革成功的保障。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想、去讨论,还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质疑,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联想比较推其动  联想可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联想学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挂起钩来,便于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如由王朝的建立联想到灭亡;由唐朝的租庸调

5、制、两税法联想到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地丁银。4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运用它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如比较秦、隋王朝;比较汉唐王朝、中国郑和下西洋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比较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比较三次科技革命;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19世纪的维新思想;比较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比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四、寓教于乐带其动  历史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

6、讲历史故事、历史笑话,对历史对联,猜历史谜语,唱历史歌曲,朗读历史诗歌,开展历史游戏、行时空转换,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如教学中国近代史时,在讲“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内容时,插入对联“昔具盖世(该死)之德,今有罕见(汉奸)之才”,让学生解释这一对联的含义,学生就要回忆昔日的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情景剧,也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7、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小组活动催其动4  开展小组活动是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兵检兵,互相检查提问,来检测自学效果,解决自学中不会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和发现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发表各自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评价。课堂上,学习小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热烈讨论,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质疑惑解。课堂外,学习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你追我赶。他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

8、探讨教学得失,不时为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各方面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