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

ID:24865477

大小:7.04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11-15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舞蹈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舞蹈史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发展线索,掌握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并能了解或背诵一些经典的舞蹈诗句。第一章原始舞蹈一、崖画舞蹈1、图腾舞蹈图腾: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起,每个氏族就采取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人们相信图腾就是本氏族的祖先或是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并能予以福佑的保护神。图腾舞蹈的类别(1)、动物图腾舞蹈:飞禽、走兽、水族,模仿动物的动作。(2)、植物图腾舞蹈:仅次于动物图腾的第二生命体,特别是长年生长的木本植物。(3)、无生物图腾:日、月、山、川、水、火

2、、土等。2、祭祀舞蹈通过祭祀活动,舞蹈逐渐变成一种风俗。3、求偶舞4、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5、反映战争生活的舞蹈二、部落舞蹈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例如伏羲的乐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下面摘要了几个远古部落的乐舞。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纪功舞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舞蹈(如《云门》、《大章》、《大韶》、《大夏》)1、黄帝的乐舞相传黄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又名《承云》或《咸池》。

3、歌颂黄帝聚众万民,盛德如云,如祥云,福佑之兆。同时,此乐舞还有祈求丰收,五谷丰登之意。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2、尧的乐舞《大章》,“大章”的意思是“尧之仁德,章明于天下”,尧是陶唐氏的领袖,由于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人们依附他就像依附太阳,仰望他就像仰望云彩。尧以此乐舞祭祀上帝。3、舜的乐舞禹的乐舞叫《大韶》简称《韶》《九韶》、《萧韶》等,它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之仁德为内容;用于庙堂祭祀的舞蹈,充满幻想,浪漫天真,色彩斑斓。《史记》记载到:鸟兽翔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4、禹的乐舞《大夏》,

4、为歌颂禹治水有功和战天斗地的精神,禹命皋陶作《大夏》,表演时,舞人头戴皮制的帽子,上身赤裸,下穿素白褶裙,再现治水过程。三、原始舞蹈的特征1、强烈的功利目的2、澎湃的生命激情原始人跳舞,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本质,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舞蹈使他们在自身肢体的运动中感受生命的真实与伟大。所以,原始舞蹈是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目标刺激下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纯粹、最充分的表现。第二章三代舞蹈的分流当奴隶制的建立使舞蹈告别了原始时代,舞蹈就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宗教活动及统治者施政治国的手段,形成了功能特征上的分流状态。一、表

5、演性舞蹈的发端从全民性活动变为娱人、娱神、教化的活动娱人:表演性舞蹈的发端,从夏朝开始,舞蹈进入了表演领域职业:女乐,即以歌舞供奉奴隶主享乐的专职人员,甲骨文中专门记述为“舞臣”。夏桀:后宫有女乐3万人,造烂漫之乐,腐化不堪,倾向于艺术化。商纣:追求乐舞享受,让师廷作“北里之舞,靡靡之音”。桀纣的共同倾向:“以臣为美,以众为观。”二、纪功舞蹈的早期形成反映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头戴皮帽,上身赤裸,下穿白裙,表现治水动作商汤《大濩》纪念商汤求雨有功三、巫舞《蜡祭》以歌舞祭祀与农事有关的诸神的礼仪,始

6、于神农氏时代《傩舞》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祭祀仪式,以跳为主,叫“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傩舞”,每年举行三次。第一次是暮春三月,命令国都居民在国城九门外行桀性之祭,以驱鬼,消除灾害,制止春季不正之气,都在国城门外举行,叫“国傩”(春季)。第二次是在仲秋八月,天子举行傩祭,用以引导秋气通常舒发,此谓“天子傩”,第三次在冬季十二月,命令官员举行大规模的傩祭,在国门旁桀性祭神,此谓“大傩”。五、礼崩乐坏春秋战国初期,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礼乐政治”出现了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礼崩”是指周礼

7、崩溃,由于礼乐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礼崩”自然要引起“乐坏”,“乐坏”是基于维护周礼立场上言指的的西周雅乐被民间乐舞扰乱破坏,涌入宫廷,贵族之家,冲击着雅乐的统治地位,形成这样的关系,除“礼崩”的原因之外,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无关系。郑卫之音四、西周的“礼乐互补”礼:周初制定的一套礼仪典章制度、规矩和仪式。乐:指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为一体的艺术。周朝建立后,为巩固政权,建立一套严明的制度,来治国治民,保持社会有序,即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所以叫“制礼作乐”,也叫“礼乐互补”。五、周初期:六大舞

8、、六小舞周代:“礼乐”意义上的“乐”,主要指“雅乐”。“雅乐”与“俗乐”相对,多用于祭祀和宫廷礼仪场合,维护封建阶级和统治。1、《六大舞》是周初整理前代的《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等五个乐舞加上当朝新作《大武》组合而成。2、《大武》分六段,含有诗、乐、舞,是一个综合的大型男子族舞,被称为武舞的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