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

ID:2486984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_第1页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_第2页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_第3页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CPI指数的上涨论文.freel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毕业,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二、中国CPI指数的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整体持续上涨,全年12个月中有10个月的CPI在3%的“警戒线”之上,甚至高出一倍以上,20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2008年1月CPI同比上涨7.1%,自此,有学者认为

2、中国经济保持数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暂停。200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涨幅比3月份攀升0.2个百分点。CPI指数的一路上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因此有学者指出:2007年之前,知道“CPI”的中国人不多,但2007年以后,不知道“CPI”的中国人肯定不多了。三、影响中国CPI指数上涨的因素针对中国CPI的过快上涨,国内经济学家和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造成中国CPI持续上涨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从以

3、下几方面浅析中国CPI指数为何持续上涨。(一)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食品价格是CPI上涨的主要贡献军。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价格处于高位,有关专家表示,一季度CPI上涨8.0%中有6.8%是食品价格造成的,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我国经济保持了多年10%以上的持续增长,使得我们用于分配的“蛋糕”越做越大。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措施:几乎所有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中央还通过诸如减免农业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我国各阶层收入的增加,拉动了需求,扩大了内需,因为收入是决定消费最

4、重要的变量,所以出现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在意料之中的。第二,粮食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连锁反应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粮价上涨,并带动了全世界对粮价的上升预期,我国粮价也在上涨,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价格的合理调整,更主要的原因是受国外市场的影响。(二)外汇储备规模涨幅有增无减。早在2006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起步太晚,大量流动性货币涌入银行和国内市场,造成了全社会范围的流动性过剩,直接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短期内消费者对高额的产品价格尚可承受,但是一旦价格涨到难以维持日常开支的水平时,通胀已经普遍存在了,

5、并有向恶性通胀演变的可能,因为在CPI上涨带动下,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格也会上涨,甚至由过热演变成泡沫。(三)美元贬值和次贷危机。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美元这几年来一直在贬值,而且幅度相当大。据统计,5年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10.2%,最近一段时期,美元贬值的势头不但没有放缓,反而有了加剧的趋势。全球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的价格体系,致使物价上涨。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这势必使本来已存在全球通胀的压力增大,我国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四、如何抑制CPI指数的持续上涨CPI指数的不断攀升,不仅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也与普通老百

6、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抑制CPI的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了最高决策层和平民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抑制CPI的过快上涨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第一,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政府要加强物价的监管和调节,严格查处价格串通、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第二,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把银行吸收的存款更多地冻结起来,是为了减少社会上的流动性资金,要实行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第三

7、,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美元贬值、次贷危机。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并正确应对国内劳动力升值引进外资减少的现实,合理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分散金融风险和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安全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