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ID:24886385

大小:1.5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16

《回自己的祖国去》_第1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_第2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_第3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_第4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自己的祖国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罗庚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幼年家境贫寒。1932年在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的帮助下,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依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北师大版三年级

2、语文上册回自己的祖国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小组合作和词语交朋友1、读:小组长带领组员读一读词语。2、说: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派代表当小老师教教全班同学。1、汇报要求:①组长:我们是___号小组,我们来汇报第一个问题,我和组员一起来读词语。(读完后)组长:请同学们注意这些词语中的翘舌音,如:____;鼻音,如:___;多音字,如_____。②组员: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些词语。组员:请第__横排或竖排开火车读一读。③组长:请其他小组继续汇报下面的问题。别致华罗庚冲着报

3、纸欢迎借钱教授握手命令遗憾原封不动盼望斩钉截铁学识渊博我来读huà(华罗庚)huá(中华)chòng(冲着)chōng(冲锋)华冲2、汇报要求:小组站上讲台①组长:同学们,(听你说)。我们是___号小组,我们来汇报第三个问题,我和组员来教大家写写这一课中比较难写的字。组内分工,按拼音、音序、部首、结构、笔顺、易错笔画、组词的顺序来教写。迎1、带读拼音2、音序、部首3、结构4、笔顺5、易错笔画6、组词yíng纸1、带读拼音2、音序、部首3、结构4、笔顺5、易错笔画6、组词zhǐ同桌合作:复述课文我能

4、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得知的消息后,毅然的感人故事。华罗庚祖国解放决定回国精读小组合作理清课文:(1——9自然段)1、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9自然段。2、思:“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3、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请你从书中找出能表现他心情的词语,用“△”画出来;句子用“_____”画出来,再读一读。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

5、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从“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画出来,再读一读。词语:疾步、冲着、斩钉截铁“中国解放了!”“什么?”“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那房子呢?”“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怎样才能读好这些词

6、句?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他们的心情!“中国解放了!”“什么?”“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那房子呢?”“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1、读: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思考:华罗庚和美国教授的想法各是什么?2、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同桌合作深入探究。(10—14自然段)“你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难道不觉得遗憾吗?”美国朋友说:“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

7、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华罗庚说: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华罗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齐读第13自然段“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你们知道华罗庚回国后,做了些什么吗?课外延展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

8、数学家。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钱学森1955年回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两弹元勋”。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