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ID:24888483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第1页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第2页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第3页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第4页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生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0450-9889(2016)06C-0103-03  乐观是指对事情的发展结果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事情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乐观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避免抑郁等消极情绪,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能量,提高健康水平。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Schweizer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ChristopherPeterson在《乐观的未来》一文中提到,已有的乐观研究中指出乐观主义是一个高度有

2、益的心理特征,与良好的情绪、持久力、成就和心理健康相关联。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国内对主观幸福感、乐观、希望等心理特征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乐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观的测量、乐观的影响因素、乐观的作用机制、乐观研究展望等方面。乐观与其他心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乐观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研究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面临着来自学业、经济、人际、婚恋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对于研究生群体的乐观状况的研究还很欠缺,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领域,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对研究生乐观状况

3、及其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展开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广西某师范类高校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男生170人,女生224人;研一191人,研二119人,研三84人;文科170人,理工科224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辅导员和研究人员发放并收回。问卷包括:(1)被试信息表。(2)选用Scheier等于1994年修订的量表,称为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此量表是在有关气质性乐观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问卷之一,在不同的国家

4、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均表明它有较理想的信度。LOT-R由6道题目组成,采用Likert5点计分标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其中3、4、5题为反向评分,按1-5计分。(3)选用刘颖所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压力源问卷。该问卷是根据硕士研究生特有的压力源编制的,它由32个项目组成,确定了7个因子结构,即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和前途、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经济、其他。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1表示没有,5表示很重。该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该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量表的a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148,0.9496。(4)选用E.dDiener等人编制

5、的《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中的主观幸福感测试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除生活满意度采用7分量表(统计时换算为9分量表的分数)评定外,被试对各量表的项目都采用9点量表进行作答:1表示最否定,9表示最肯定。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结果  (一)乐观状况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乐观因子(11.07±2.15)的得分高于悲观因子(6.95±2.04)的得分。经过相关样本T检验得知,乐观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悲观因子得分(P  比较研究生不同性别、年级、学科乐观状况可以发现,男女研究生在

6、悲观因子和乐观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管各学科的研究生乐观水平基本相当。三个年级的学生比较显示,研究生一年级的乐观水平不及二、三年级,在乐观总分上呈显著差异(见表1)。  (二)乐观和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压力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乐观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压力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三个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为了检验乐观各维度对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乐观因子、悲观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Stepwise法),考察乐

7、观因子、悲观因子对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悲观因子、乐观因子都进入回归方程,悲观因子可解释心理压力6.2%的变异。F检验的结果显示P  三、讨论  (一)硕士研究生乐观状况和特点  结果表明,研究生的乐观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悲观因子分数,可能是由于个体普遍具有乐观倾向,泰格(Tiger)在他的著作《乐观:希望的生物学》中明确指出,乐观是我们这个物种的一种生物属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不断发展。这也解释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基本的心理健康。  影响

8、个体是否乐观的因素比较复杂。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