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

ID:24897497

大小:33.7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16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_第1页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_第2页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_第3页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_第4页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  篇一:高三历史文综  24.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5.《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

2、,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赋税制度的改革,土地私有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6.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B.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D.民生状况有所改善  2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随着信息化

3、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C.改良与革命D.进化与革新  28.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

4、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29.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图一河北酒务楼的农民在报名入社图二河南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图三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小岗村社员订的第一份合同书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

5、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0.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证,他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真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为此,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治国B.公民治国C.抓阄选举D.部落政治  31.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6、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B.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C.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D.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32.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说:“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B.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  33.“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

7、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4.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

8、,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的政策  A.利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B.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恢复经济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开展垦荒运动  3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