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

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

ID:24910625

大小:55.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_第1页
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_第2页
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复调音乐的运用与练习张晓勇(双鸭山市艺术剧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关于复调音乐,概括地说,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换句话说,是由不同的旋律线编织成一个纵向,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衬腔式复调,以及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还有更多的声部的复调。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经常结合起来运用。复调音乐的运用相当广泛,没有任何一位大作曲家不掌握复调技术。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所有浪漫派作曲家,虽然总体倾向上是运用主调音乐,但复调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都是多

2、声音乐。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中,都有复调音乐的因素。现代中国作曲家借鉴欧洲复调音乐技术也创作了一曲《牧童短笛》,就是中国最早、最成功地运用了复调技法的作品。一、复调音乐的练习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复调音乐在练习中要分声部练习为好。因为只有分声部练习,才能集中注意力,把每一声部的性格、表情、语气,特别是其中的变化等微妙之处,仔细地体会深、理解准,为最后阶段几个声部的结合打下基础。所以,识谱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分声部练习,而那些初次识谱就能弹得顺利的学生,分声部练习也有很大益处。每个声部的练习,应当做到:1.对旋律的性质、特点,例如活跃

3、地、平稳地、优美地、有力地、亲切地等等已经有所理解,体会到它美在何处。2.每一声部的句法、指法、音色、力度的变化起伏等等都处理好,在听觉、技术动作上都留有深刻印象。如果分声部练过了,合起来还弹不好,那是因为:一是分声部没练好,没达到应有的熟悉程度,以致于注意力只能给予一个声部,没右分给苏他声部的余地。学习复调,并不是两个声部的简单相加。两个声部分别弹好了,并不能自动地像1+1=2那样,就能弹好两个声部的结合了。只能精神高度集中,调动出自己的分部注意力,用再慢些的速度,以便“来得及”把注意力分配给各个声部。一个注意力的全部调动,一个放慢速度

4、,还要加上耐心、细心、顽强地练,才能弹好。学生的能力、智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吋,学生也将为能亲自弹出复杂、美妙的复调综合体而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二、复调音乐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复调音乐的种类很多,各声部间的力度也很复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两个声部的复调,如果两条旋律都奋很强的独立性,一般只需要讲每条旋律本身的力度相比、变化、走向、起伏弹奏好即可。2.如果其中一个声部或一个声部的某一段有陪衬的性质,则可减弱些力度,让另一声部突出出来。但二声部复调很少有一个声部从头至尾都是陪衬另一声部的。要注意在陪衬中偶尔上升为主要

5、声部的时刻。轮流担任主要角色,形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印象,是复调乐曲特奋的美学趣味之一。3.当需要突出某一声部时,如果这一声部是高声部,稍加注意即可。人的耳朵对高声部有特殊的敏感,这使高声部有引起听觉注意的天然优势。同时,弹奏者的右手也大都有“为主”的倾向,因此,一般不必担心高声部的突出问题。4.当需要突出的声部是低声部时,就要冇意加强低声部,控制高声部,将听者注意力吸引到低声部来。最困难的是,在三、四个声部的复调中,需要突出的声部在中间。这吋,必须鲜明地强调出要突出的中声部来,小心勿使其高低声部压倒。在巴赫的三声部《创意曲》中每首都有

6、这种情况。5.在模仿式复调中,有个突出主题的问题。主题,就是最先在一个声部出现的主要乐句,最后,在各个声部被模仿。巴赫的二声部、三声部《创意曲》,都是这种写法。一般的原则是,当主题在各个声部出现时,都要给予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主题乐曲的主要乐思,是乐意的主要表达者,占冇主导性的地位,自然应当突出。应当考虑,如果主题出现过于频繁、密集,而非主题声部又很动人的话,也可在某些地方将非主题声部置于突出地位,让主题暂居其次。这样做当然要慎重,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做得恰到好处的话,不仅非主题声部的美丽能得到展示,而iL主题声部在退居次要地位后,当它再

7、度以突出地位出现时,也会产生更加鲜明、强烈的印象。大家知道,优秀的钢琴家、指挥家都是善于从乍一看不那么重要的、属于次要地位的部分和不被注意的细节中发现并揭示出动人的美感的。1.关于突出主题,要强调主题的开始进入。开始进入弹得鲜明,就能给人明确的印象。相反,开始进行模糊,后面再强调,也不易引起注意了。以上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愿与同行商榷,以期共同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