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ID:24911845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_第1页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_第2页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_第3页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_第4页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简谈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导读:发现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于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英、法两国在各方面走在前面,一是君主立宪,一是革命。德国在面对英、法文化时出现了两派,一派是一切学法国,另一派是坚持本国的文化,最终后者取胜了。俄国分成三派,忽视本国的文化,结局是比德国落后。日本开放时一切学西方,很盲目,后来选准学德国,终于这篇我国著名思想史专家刘桂生教授的专访,本刊记者作于1996年仲夏之夜的青岛大海边,原载香港《环球中华》1997年第2期。光阴飞逝,白云苍狗,距记者采访刘教授,激荡的中华改革史,已急遽地翻过了18

2、个春秋,当年刘教授饱含忧患意识的观点不仅没有过时,而是更加凸显了他的超前意识。结合当今社会在一个时段所呈现的思潮混乱、信仰迷失、文化衰落(人们只要多看几部国产影片和海外滥片,便会感受到文化沙漠烟尘弥漫的焦虑)等状况,我们有必要重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理由。有鉴于此,记者一字不改,于本期重刊这篇访谈,并殷切地期待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编者  1996年仲夏,在青岛召开的“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我国著名思想史专家,身兼清华、北大两校博士生导师的刘桂生教授以开阔的视野,从文化独立性角度,对中国现代化的理由作了精辟的阐述,引起与会学者强烈的反

3、响。面对惊涛拍岸、千舟竞发的大海,记者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立文化、历史人物评价等理由,采访了刘教授。  没有文化独立就没有政治、经济独立  记者:刘老师,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型,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一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显得十分纷繁,您能否对这个理由谈点看法?  刘桂生:纵观中外历史,每当社会转型期,出现多种文化思潮是不足为怪的,理由是哪一种文化代表社会的主旋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由于我们遇到的许多难题是历史上、是马克思主义典籍上所没有过的

4、,因而难免会出现一些混乱的东西。当前最典型的是殖民文化理由,现在不少城市的企业、商厦热衷于起洋名,甚至一些年轻父母也以为子女起洋名为荣。这种崇洋媚外的文化现象不是偶然的,这里有个深层次的东西,即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容易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我们虽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了,但“欧洲中心论”的冲击波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记者:殖民文化有损于我们民族的尊严,它的泛滥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它还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吗?  刘桂生:当然会。我们现在特别要注意文化独立性的理由,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单取得了政治独立、经济独立,而没有文化独立,那是不会持久的

5、。我再重申一遍,如果这个理由没解决好,那么,它会反过来使我们已经取得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丧失掉。历史上文明古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灭亡,近代中国的落伍等等,都与丧失自己的文化独立性有关。  记者:您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谈及文化独立性理由势必联系到传统文化,如时下学术界以儒学振兴亚洲四小龙为题,倡导“新儒学”等是否正确?  刘桂生:这个理由与文化独立性也有内在的联系。现在有一笔糊涂账,叫做“传统文化现代化”,即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严格地说,传统文化即古代文化,我们只要发扬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为现代化服务就可以了,诸如孔子、孟子、孙子

6、的思想等等,完全没必要加上改造传统文化这一项;用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也行,为什么非得拿爷爷的东西孙子化呢。其实,这是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混为一谈,将物质文明的东西拿到精神文明中去了,如学术界关于应用哲学、应用史学的提法。常识告诉我们,物质运动可以将自然现象在实验室中反复出现,如力学运动、化学运动,经过试验,可以将其分类为基础和应用研究(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等);而人类社会是一次性趟过的,如戊戌维新、“文革”等这些精神领域的东西,决不会像物质运动那样。  记者:讲到应用,我觉得如今学术界盛行实用主义,滥用西方名词成灾,希望您对此为某些青年学子指点迷津。  刘

7、桂生:我想,每个知识分子都应正视文化十字架的理由,也即两个文化坐标(纵的为民族性,横的为时代性)理由。民族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代性随着民族性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能面对西方思潮而丢掉这个文化十字架,因为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的,外国的拿到中国不一定行。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总结过文化理由,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不能解决自己的理由,便去东方寻求文化,诸如东方的道德、家庭结构等。与此同时,我们在寻找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了,结果寻求新的文明时,发现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于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英、法两国在各方面走在前面,一是君主立宪,一是

8、革命。德国在面对英、法文化时出现了两派,一派是一切学法国,另一派是坚持本国的文化,最终后者取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