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ID:24928099

大小:4.8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第1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第2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第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自命题试卷六年级科学时间:40分钟同学们请注意: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连线图形实验总成绩对题数一、填空题:(20分)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606年,就用石料造出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2、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__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__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___________。3、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4、圆顶形可以看成是__

2、______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5、___________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6、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7、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8、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9、自行车的刹车是应用了原理,起到的作用。10、我知道在高度一样时,斜面越长,斜面的坡度就越小,就越。11.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又能。二、判断题:(20分)1.轮轴的轮越大,

3、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2.房屋的房顶是应用了斜面原理。()3.自行车中没有滑轮原理的存在。()4.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5.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6、用一张纸搭一座“平桥”,这座“平桥”所能承受的压力比用这张纸搭一座“拱桥”所能承受的压力要大。()7、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8、剪刀既有杠杆的作用,又包含有斜面的作用在里面,而螺丝刀只能起轮轴的作用。()9、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10、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不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三、选择

4、题:(20分)1.螺丝刀是轮轴,下面还有哪些不是轮轴()。A、方向盘B、斧头C、螺丝钉D、水笼头2、我们曾用螺丝刀为工具来做一个“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这时的螺丝刀就成为()。A、轮轴B、杠杆C、滑轮3、下列杠杆类类工具中,工作时是费力杠杆的为()。A、实验时用的镊子B、饮水机水龙头上的开关C、电工用的老虎钳4、剪刀是一种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下列剪刀中是省力杠杆类剪刀的为()。A、理发师用的剪刀B、裁缝师剪布用的剪刀C、花匠剪树枝用的剪刀5、下列工具中应用了斜面的为()。A、斧头B、螺丝刀C、羊角锤6、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A、更加美观B、节

5、省材料C、更加牢固7.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A、B、C、8、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A、B、C、9、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A、费力B、省力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10.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A、B、C、D、四、连线题:(12分)(1)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汽车方向盘斜面扳手斧子滑轮盘山公路螺丝钉杠杆镊子钓鱼杆轮轴吊车(2)连接原理拱形瓦楞纸板加厚赵洲桥改变形状屋子里的横梁框架结构房顶五、图形题1、把下面的滑轮用线连起来,并写出它们的作用。(9分)   作用: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

6、___作用:_______________2、标出下面各图中的三个点,并回答问题。(11分)克丝钳火钳开瓶器问题:上图中的省力杠杆有(),费力杠杆有()。六、实验题(8分)1、有表面同样平整光华的四块杉木板,他们的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和80厘米。小红把它们搭在高10厘米的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将250克的物体拉上去,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如下数据:斜面ABCD力的大小(N)1.71.351.251.15分析小红研究得到的数据,帮她归纳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小明为了研究杠杆的工作原理,利用杠杆尺进行实验,在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的时记录以下数据,请根据小明的记录完成分析。(5分)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省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24425225333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你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