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咽唾养生术

浅议咽唾养生术

ID:24936789

大小:5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议咽唾养生术_第1页
浅议咽唾养生术_第2页
浅议咽唾养生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咽唾养生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咽唾养生术♦张劲松黄仁生(北京健康养牛.研究院100000)【摘要】咽唾养生术是最“简便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之一。木文从功效、方法等方面简述咽唾养生术,并进行机理探析,认为其保健养生之功效源于唾液对肾脾心三脏功能的推动。聚津而咽之的咽唾养生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内容。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五脏六腑的虚实和经脉气血的盛衰。唾液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咽下后可化生津血,滋养五脏六腑。正如《红炉点雪》中所言:“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

2、,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泽,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关键词】咽唾养生术,功效方法,中医机理咽唾养牛.术功效概述中医极为重视唾液的功用。历代医家对于咽唾养生术的功效有着丰富的、多角度的认识。1.保健强身养生延寿东晋名医葛洪晚年隐居广东罗浮山中养生,因其常以咽津代食,而被时人尊为“葛仙”。唐代名医孙思邈极力推崇咽唾术,“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常年”,并称此为他尽享天年的妙法之一;他还在《养生铭》中提到“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著名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所引的《黄庭经》也载:“玉池清水灌灵

3、根,审能修之可长存。”补虚劳,益精血存得一分阴(津液),则保得一分命。《摄生咏》中写道:“饥饿欲死,便闭口,以舌搅上下齿,取津液而咽之,一日得三而六十咽,便佳。”《诸病源候论》云:“舐唇,嗽U,舌聊上齿表,咽之三过,杀虫,补虚劳,令人强壮。”又津血冋源,唾液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咽唾可以养血。《养性延命录》中写道:“每餐前后嗽玉泉,满U咽下,可治发血之穷,齿骨之穷,爪筋之穷。”灌溉五脏,调畅百脉历代论述颇多。明·张景岳曾说:“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生溉元海,一名离宫之

4、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饵之,以补精血,可益元海也。”《医心方》则更深刻地指出:“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既润脏身,活利百脉,化养万神。”美容驻颜《诸病源候论》认为咽唾可治白发,即“咽唾三过,常数行之,使人齿不痛,发牢不白”。《黄庭经》载咽唾可使人“体内光泽气香兰,却无百邪玉炼颜”。2.祛邪治病补益肾虚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书《素问遗篇·刺法论》中就有“饵舌下津令无数”可治肾病之说:“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浄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

5、后,饵舌下津令无数。”明目退翳明代医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唾液被正式列为药物收入《本草纲目·人部·口津唾》部。唾液有多种称谓:灵液,神水,金浆,醴泉。李时珍円:唾津,乃人之精气所化。人能每旦漱口擦齿,以津洗S及常吋以舌舐拇指甲,揩目,久久令人光明不&,又能退翳。凡人冇云翳,但每日令人以舌舐数次,久则真气熏及,自然毒散翳退。《枕中记·导引法》也说:“U傍咽液,无数也。常行之,令人眼0清明。”消肿解毒李时珍谓:疱肿,疥癣,齄疱,五更未语者,频涂擦之。对唾液具有消肿

6、解毒功效的认识在古籍中颇为多见,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调气液诀》円:“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以舌搅华池而咽津,复呵,复呵,令热气退,止。但喉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又如《诸病源候论》说:“清静,以鸡鸣,漱U,三咽之。可调和五脏,杀蛊虫,令人长生、治心腹病。”滋阴增液《医学心悟·治阴虚无上妙方》把唾液看作是治阴虚无上妙方,认为其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而治虚“六味地黄”等药“以为滋阴壮水之法,未为不善,而独不于本原之水,取其点滴以自相灌溉,是舍真求假

7、,不得为保生十全之计”。此外,《保生秘要》记载了唾液治疗阴虚津液不足的便秘证:“以舌顶上腭,守悬雍,静念,而液自生,候满U赤龙搅动,频漱频吞,听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日,大肠自润。”咽唾养生术是比较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简便易行,而治病的范围又非常广泛,对虚劳等多种病证的防治有着显著的效果,如果我们通过全方位的古代文献整理,再深入研宄,找出现代科学的理论根据,则有利于在临床中推广运用,使更多的人受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参考文献】1李戎。中国唾液养生[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22.2高莉

8、莉。略论“脾为涎”[J].辽宁中医杂志,1988,12(9):6.3潘文奎。脾主涎的生理病理及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2):10.4李戎。中国唾液养生[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91.5郑丽红、王海强。中医脾虚证与唾液相关性研究概述[」].甘肃中医,2007,20(8):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