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ID:2493931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_第1页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_第2页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_第3页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_第4页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王芸韩华翟安民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强大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一、挖掘文本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的核心(一)主题引领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语文教师要从文本中发现真、善、美的因素,以“润物细无声”

2、的渗透去影响学生,学生就会摒弃心理上一些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表现出毛主席宽广的胸怀、乐观的情绪以及伟大的抱负,这种情绪的传染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鸿门宴》中的刘邦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又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风范——以柔克刚,弱中求强,以至于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都会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二)生命教育积极进取,充实生活是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在“培养和提高

3、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教师就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热爱生命。如“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贝尔门冒着狂风暴雨画的永不掉落的最后一片叶子,却给了生命垂危的琼西带来了战胜病魔的最后希望,从而唤起了琼西对生活的向往。贝尔门用生命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下了一幅不朽的杰作,这种生命的传递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藏羚羊跪拜》一文中,“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为“人和动物

4、的和睦相处”提供了范列;《石缝间的生命》中借石缝间顽强生长的草木生命,让学生明白:“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三)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法是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石的。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对于新的社会行为的形成比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更有效。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中外古今的“群英谱”,他们

5、可以说是榜样人物,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用优秀的人物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医治学生的心理疾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中塑造了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不停的奋斗,终于改变生活状况的母子三人;《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中的时传祥——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人的名字,却以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行动,被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英模录上。(四)情感渗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情感色彩鲜明强烈,在教学过程中,

6、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温度,把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条线串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如《背影》中抒发的浓浓的父子深情;老舍的《我的母亲》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陈情表》全文表达出的“孝”心。这种至情至性之文,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的范文。总之语文教材中到处渗透着心灵的光芒,只要善于挖掘,学生自然能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二、在课外阅读中提升人生修养,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法叫“阅读疗法”。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

7、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疏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的一种方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还具有治病的作用。根据这个原理,在语文学科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阅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的心灵一个充满阳光的窗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吸收全人类

8、的文化精粹。思想情感升华了,综合素养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如阅读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了解到正是由于海伦·凯勒的老师教她学习了词语,才打通了她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