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我与地坛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

ID:2493978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_第1页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_第2页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_第3页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我与地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案-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解说(配《生命》主课件图片)导语:青年是一首诗,这是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生命总有着绚丽多姿的梦想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而有这样一位青年却在“21岁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他一度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终于有一天,他把轮椅摇进了地坛,在这古老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古园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栖的家园,聆听心灵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真谛,完成了生命中最为壮丽的一次突围,而这次突围的过程,竟长达十五年。1989年5月,《我与地坛》诞生了,字里行间喷洒的全是15年

2、来积聚在心中的幽思,这位作家就是现任北京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史铁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走进史铁生,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中挣扎而出的脚步。相关的常识:地坛的简介(课件)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主课件(框架图)课件)过渡:作为一篇散文,把握了的情感线索才能领会形散下的神聚。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有着一个变化轨迹,请大家用文中的话表述一下。(筛选感情性语句){失魂落魄、逃避、考虑死、不急于求死、如何活得好一些。}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他人的成功往往我们关注的焦点。史铁生由一个失魂落魄的残疾青年成长为一个颇具哲学家气质的作

3、家,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文章虽长。但突显的只有三个因素:我、地坛、母亲。透视这三个因素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为了更真切的走入史铁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进行一次仿真模拟,角色互换的采访:共同去感受成功背后那个顽强的生命。采访的基本要求:1、分成两组(东半球,西半球)采访史铁生。东半球同学为史铁生、西半球同学为记者。3、采访时角色定位,仿真模拟,尽量从文中提取问题。用文中话作答。可适当加入个性化语言。交流时要声音洪亮。准备一下。附:采访史铁生:1、记者:您好,史铁生,我曾经拜读过您的很多作品,《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您的作品总

4、是充满了理性的光辉,让我们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现在您做为一个知名作家,成功的背后一定有着艰辛的历程。请问您在21岁失去双腿后的感受是什么?2、记者:据说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地坛。自从那以后,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您最初去地坛的动机是什么?3、记者:看来,地坛对您吸引并非偶然,地坛给你带来了哪些生命的启示?4、记者:在地坛中您曾连续几个小时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你想明白了吗?5、记者:你用十五年时间思索生与死的问题,是不是太长了,人生有多少个十五年啊。(只有在沧桑的岁月中才能参透哀与乐;生与死。)课件)04年的残奥会上,

5、中国的奖牌跃居世界首位。残疾人身残志坚,顽强地同命运抗击。成功就是要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功就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以上分析:能否为一二节拟一个总标题。说明理由。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地坛是我虚化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她们都是由自卑走向自强的精神之源。真情的流泻,心灵的独白,生命的彻悟,残疾作家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警惕,用他的谆谆告诫启示我们要更好地生活。做为一个健康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