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ID:2495351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_第1页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_第2页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_第3页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_第4页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作者:靳杭红,上官静,邢婧,任欢,杨丽萍【摘要】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进行性发展的肝脏疾病,是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累及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分布广泛,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流行,乙肝病程迁延,71%以上的肝硬化以及肝癌都是由慢性乙肝造成,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源,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被WHO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而预防和控制乙肝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关键词】乙型肝炎;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其主要侵犯儿童

2、及青壮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在升学、招工就业、参军入伍、出国留学及结婚成家的时候更可造成极大的障碍,甚至遭到社会和周围人群的歧视。  1乙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用过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一般可存活7天。乙肝病毒的传染能力极强,它的传染能力是艾滋病毒传播能力的50~100倍。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1传染源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可传播乙肝病毒。乙肝患者,包括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部分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均有传染性。乙肝病毒

3、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无肝炎症状及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者。  2.2传播途径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  2.2.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指患乙肝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传播方式。分为3个阶段:一是宫内传播,即怀孕时母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经胎盘传给婴儿,这种方式引起的传播仅占5%,乙肝疫苗是无法预防的。二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婴儿娩出过程中的皮肤、黏膜擦伤,胎盘剥落时母体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血管渗

4、入脐带血,进入新生儿体内;母婴传播中产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可以预防产程传播;三是分娩后婴儿与母亲的生活密切接触,哺乳等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接受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逐年增多,由于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阻断作用,导致受感染的儿童减少[1]。  2.2.2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以下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均有可能传播乙肝病毒:(1)输血或血液制品:输入含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剂均可感染乙肝病毒或发病。(2)使用被乙肝病

5、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内镜等)及其他物品可以感染乙肝病毒。(3)乙肝住院病人的用品(包括床单、被褥、生活用具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未经严格消毒而再次使用。(4)医务工作者或实验室检测人员接触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后也可能导致其感染。  2.2.3血液、体液传播(1)性接触:性接触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生殖道黏膜进入易感者体内。(2)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和伤口渗出液中均含有乙肝病毒,可通过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

6、、餐具等进行传播,所以,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2.3易感人群人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及未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乙肝痊愈后可获得持续性的特异性免疫。3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与乙肝疫苗接种的关系见表1。表1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与乙肝疫苗接种的关系  4乙肝疫苗及其免疫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乙肝疫苗为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后安全可靠,血清学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  4.1接种对象乙肝易感者(

7、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用于阻断母婴传播,给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婴儿接种更为重要,最好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不同注射部位同时接种不会导致抗-HBs抗体滴度降低,对新生儿保护效力为95%~100%。  4.2使用方法一般易感者使用10μg/支,免疫程序为0、1、6个月。每次注射1支,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第2,3针,全程注射3次,超过95%的人在首剂接种后第七个月抗体达到保护水平。  新生儿使用5μg/支,第一针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8、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高危人群:如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室人员,有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建议接种20μg剂量乙肝疫苗,当可能感染HBV时(如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后),首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分开注射,建议使用加速免疫程序,即0、1、2个月和第12个月接种,可快速达到血清保护水平。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应肌肉注射,成人及儿童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新生儿、婴儿接种于大腿前外侧,不应臀部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