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愁”论文

“呼愁”论文

ID:24991462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7

“呼愁”论文_第1页
“呼愁”论文_第2页
“呼愁”论文_第3页
“呼愁”论文_第4页
“呼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呼愁”论文.freeluk)其人其作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的解读。其作品既被认为是谋杀推理故事、哲思小说或爱情诗篇,又被看作是一幅幅土耳其的细密画,是一部部手绘的土耳其史。这种种解读.freelelancholy)”,土耳其语的“呼愁”。“呼愁”的概念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通过比较蒙田、伯顿、列维一施特劳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阿维森纳、波德莱尔、戈蒂耶、雅哈亚、坦皮纳、科丘以及福楼拜等作家对“忧伤”和“呼愁”的论述,帕慕克认为伊斯坦布尔承担的“呼愁”是其自愿承担的“呼愁”,它不是弥漫全城的绝症,

2、不是像悲伤一样得去忍受的永恒贫穷,也不是黑白分明的失败难题,它是倍感荣幸地承担其“呼愁”。也就是说,帕慕克的“呼愁”对象就是土耳其,惋惜其过去,忧伤其现在,憧憬其未来。他认为,四位本土作家戈蒂耶、雅哈亚、坦皮纳和科丘所“取得的力量来自过去与现在,或西方人称之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他们教我如何将我对现代艺术与西方文学的爱和我所居住的城市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伊斯坦布尔》:105~106)。而渗透于其作品中的三个对立: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东西方间的冲突和自我与他我的争斗集中体现了帕慕克的“呼愁”感,正是这种“呼愁”在其作

3、品中的卓越运用使帕慕克获得了成功。他的诺贝尔奖获奖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象征。本文尝试分析帕慕克作品中反复呈现的“呼愁”主题,考查帕慕克“呼愁”构成的三个主要要素: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东西方间的冲突和自我与“他我”的争斗,从而揭示“呼愁”对其人其作的意义。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也就是保守与西化的问题,贯穿于帕慕克的全部作品,是构成帕慕克“呼愁”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小说《雪》、《白色城堡》、《新人生》和《我的名字叫红》等中都有体现。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现在西方世界和伊斯

4、兰世界的冲突日益激烈,而帕慕克的作品就描述并试图解决这一冲突。《雪》发表于2002年,是帕慕克的第七本小说,故事发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中。主人公卡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土耳其的一个偏远小镇卡尔斯城。他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本来是来此地寻找恋人伊珮珂的,却不意卷入了一场政治和宗教、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之中,这些冲突将小镇人们分成两极。其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带有帕慕克一贯的“呼愁”感,体现了帕慕克对这一对立的矛盾心理。其中最能体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是关于妇女要不要戴头巾的问题,围绕这一争议形成了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的两派:传统派和现代派。

5、这种派别斗争非常激烈,以至于差点酿成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雪》中关于土耳其的世俗化与宗教之争,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到西化给东方世界带来的冲击,让人很自然地沉入对传统与现代、宗教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思考:人类的幸福和文明到底在何处?在《雪》中,女学生、头巾、雪、诗,这些美好要素并置在一起,将近现代土耳其社会世俗化倾向的矛盾浓缩于一个虚构的美丽世界,为生活于其中的局内局外人提供一层温情的面纱。帕慕克指出,库尔德人的被杀害,几百万亚美尼亚人的灭绝,还有这种宿命般的悲剧不断在土耳其历史中发生。这是每个土耳其人都必须面对、思考的事情。《白色城堡》

6、也同样涉及了这一宏大主题,帕慕克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作为质问自我和社会的对象。他通过叙事结构的耦合,把发生在17世纪伊斯坦布尔的故事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爆发的土耳其军事政变并置在同一个文本之下,从而形成一个不言而自明的论点——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新人生》也描述了类似的困境。该小说主要是讲述一位名叫奥斯曼的大学生从同学简娜那里发现了一本神奇的书《新人生》,此书向读者承诺谁读了它就会改变人生,获得新的生活。他跟简娜开始阅读这本书,而此书也确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世界。奥斯曼放弃了伊斯坦布尔的生活,与简娜一起换乘一辆又一辆汽车,穿越安纳

7、托利亚乡村旅行。不过,一路上他们发现到处都是华而不实的现代性和失根的传统。这种华而不实的现代性和失根的传统就是帕慕克一直思考的问题之一,他从创作伊始就思考并着手解决这一冲突,至少希望在其作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呈现,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他一直都没有找到比较满意的途径,所以这一主题就在其作品中不断反复出现。可以预言的是,只要这一对立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帕慕克肯定会在其作品中不断地探索其途径和出路。作为一部优美的有关神秘、爱情和侦探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讲述了一个1590年的九天时间里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故事,它既是视觉隐喻的杰作,

8、也是一曲已失去的视觉叙述的挽歌(requiem)。该小说不仅关注细密画传统,尤其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细密画传统,而且也关注西洋画传统,其中最独特的是西方绘画传统与伊斯兰绘画传统的对立。而西方的西化是以神话的方式建基于文艺复兴的观念上的,帕慕克深知这一点。帕慕克觉得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